朱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冬夜(标题) 2. 千林秋尽夜迢迢(描写了深秋时节,树木已经失去了生机,一片寂静的景象) 3. 十二栏杆倚碧霄(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处欣赏景色的画面) 4. 道统已惭周茂叔(表达了诗人对儒家道统的失望和惭愧) 5. 将门还许霍嫖姚(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继承家业,像霍去病一样威武) 6. 乱山明月凉如雪(描绘了夜晚的山林景象,月光如雪) 7.
【注释】 登源:山名,在今安徽省黄山市。 洞里:洞中有水。 绿照亭:亭子名。 溪声绕坐:溪水的声音萦绕着坐者。 惊风雨:惊动风雨。 供画图:成为画图中的题材。 涧谷:山谷。 蓬壶:古代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 高朋:尊贵的朋友。 沾衣:衣服湿透。 载途:路上。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前四句描写了登源绿照亭周围的山水景色,后四句抒写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山中之“景”
【注释】 过门:通过家门。 项子全:人名。 宦志已灰更变后:仕途不顺的志向已灰心了,更变之后。 宗枝:家族支系。 卢扁:指唐代名医卢照邻。 尚拟:希望。 剪园葵:在夜晚剪掉园中的葵菜,比喻勤于政事。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与友人相见赠答之作。首联起句“过门未识子全面”一句,写初见时的情景。次联“久矣逢人说项斯”一句,写诗人久闻其大名而未见面的情形,既表现了对友人的仰慕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谁剪吴江半幅天” - 注释:吴江,指苏州附近的江水;半幅天,比喻广阔的自然景色。 - 解析:诗人以“剪”字形容自己如何将吴江的美景尽收画中,如同裁剪出一片天。 - 赏析: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捕捉其美丽瞬间的能力。 2. “沧洲诗思便悠然” - 注释:沧洲,泛指平静的水域或深远的湖边;诗思,指创作诗歌时的思考。 - 解析:在吴江的美丽风景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写出诗句,再写出译文,然后请给出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接着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最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田园风光图:曲曲折折的溪水流过,往来频繁;旧居又重新见到春天的景象。诗人用“故园”“先春”等词语,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泉石几家供客眼,江山万里暗兵尘
【译文】 大地山河一览中,登临感慨古今同。 片云又作人间雨,万里自来天外风。 尚有尘埃盈下界,全无纤芥碍虚空。 吹箫玉女云中下,指点蓬莱沧海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灵山绝顶松林游览时的感怀之作。诗中描绘了灵山绝顶松林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首联“大地山河一览中,登临感慨古今同。”描绘了诗人站在灵山绝顶,俯瞰大地的景象。他看到山河大地,感叹古今同处
诗句释义 1 五月炎天金石流,故人何事买行舟。 - 注释:五月份的热天金石都在流动,朋友为什么要买船只出行?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五月是炎热的季节,而金石却仍在流动,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诗人用“金石流”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分别后,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买行舟”则是对友人即将远行的直接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之情。 2.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在敬亭山欣赏秋色,真是无人能敌。这美景如同天生的奇才般令人惊叹。我初学之时就受到了先代贤人的恩泽,在国家危难之时也始终坚守初心。天地间万物都在推陈出新,贤圣之人操持国政从未因时间而变化。他的德业已经记录在青史之中,然而他离世后我却为他感到哀痛。 注释: - 敬亭山: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 何人敌:没有人能够匹敌这里的美景。 - 天挺奇才出士林
注释: 秋雨感怀 云锁干岩昼不开,揽衣小阁独徘徊。 风飘翠色纷纷下,雨送寒声阵阵来。 竹叶已空前日醉,桂花莫受晓霜催。 眼中千古兴亡事,拨向炉中铁箸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雨景象的诗,诗人通过对秋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云锁干岩昼不开”,描绘了秋雨密布的场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云雾笼罩,阳光难以穿透,显得阴暗压抑。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时间的停滞,仿佛一切都停止了
施杜端三使君见访索赠联翩三骑出城东,此日追游清赏同。 但向梅花玩初月,肯随柳絮逐春风。 稻收平野郊原旷,雁叫清霜宇宙空。 先后锦还京阙近,莫言耕钓有隆中。 【注释】联翩:形容马儿奔腾的样子。 “此日”两句:说今日与三使君一起出游赏景,心情十分舒畅。 “但向”两句:说只愿在月光下欣赏梅花的娇艳美丽,而不愿随着飞絮追逐春风。这两句是说自己宁愿保持高洁的志趣,不愿趋炎附势。 “稻收”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