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解析】 “欲破愚痴障,须悬智惠幢”意思是说想要破除愚痴的障碍,必须悬挂智慧与慈惠的旗帜。“三生漫吴越,一吸尽西江”意思是说三生都在吴越地区,而一口气就可以吸尽整个西江流域。“泉石曾供眼,云山故入窗”意思是说泉水岩石曾经是观赏的对象,山峦云雾是观赏的窗口。“祖灯期再续”,指佛教中燃灯的习俗,意即佛门的灯火要延续下去。“外魔降”指外来的邪恶势力。 【答案】 译文: 想要破除愚痴的障碍
严君诞日 每年庆祝长寿时,梅花盛开月正圆。今日凄凉思故扉,思念故居心凄然。 堂上父母皆白发,阶前无人与我戏。浙江秋老人空瘦,秋风萧瑟人更老。 回岭风高雁过稀,山岭高远雁南飞。安得元戎先十乘,希望将军早归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纪念已故的严君诞日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每年的长寿庆典场景,梅花盛开、月光如水,但今天却感到凄凉,因为怀念故居,所以心情沉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的题干要求,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①野树秋容老,层峦晓气蒸。这句诗的意思是:野外的树木在秋天里显出了苍老的样子,层层山峦上的清晨的雾气在蒸腾。这里,诗人把“野树”比作“秋容”,把“层峦”比喻成“晓气”。 ②寺钟如隐隐,江水自澄澄。这句诗的意思是
赠王若霖二首 且酌樽中酒,重逢未有期。 歙南看月夜,江右望云时。 路逐溪声转,山随行处移。 明朝登岭后,回首倍相思。 注释: - "且酌樽中酒":暂且斟满酒杯中的美酒,表达对王若霖的怀念。 - "重逢未有期":希望与王若霖能够再次相见,但不知何时能实现。 - "歙南看月夜":在歙县南部观赏月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 "江右望云时":在江右(今江西一带)望着天空云彩的变化
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家山不可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川景色的向往之情,无法亲自看到这些美景,使得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2. 南国暗旌旗:诗人用“暗旌旗”形容南方的国家在战争中的阴霾,暗喻国家的不太平和战争带来的混乱。 3. 怕读登楼赋:这里可能是指害怕面对那些关于登高望远
舟过石崇湖次韵彦铭 山势西来尽,波平接太清。 地连天堑重,名盖石崇轻。 镜净空无滓,风翻浪忽惊。 掀篷莫回首,何限故乡情。 注释: - 山势西来尽:描述山势向西延伸直至尽头。 - 波平接太清:指水面波涛平静如镜,与天空相接。 - 地连天堑重:形容地形地势险峻,像天堑一样难以逾越。 - 名盖石崇轻:意指名声或地位远不及石崇。 - 镜净空无滓:比喻湖水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 风翻浪忽惊
【注释】 1. 石崇湖:地名,今名太湖。2. 渐阔:逐渐变宽。3. 圆影:月影。4. 四山:指四周的山。5. 帆飞一叶轻:形容船帆像一片树叶那样在水上飘动。6. 君恩:对君主的恩惠。7. 天广:天空广阔。8. 那可不陈情:那怎么可以不向朝廷陈述自己的意见呢?9. 陈情:上表陈述情况。 【译文】 小船行驶在堤岸渐渐开阔的地方,月影映入水中,水波荡漾,清澈如镜。 波浪拍打着四周的山岭
注释: 三月三日(即上巳节),天气阴雨,春天的出游计划无法实现,让人感到忧愁。 云层低垂,暮色将近,仿佛要落到地面;风卷涛声,远撼楼阁。 青天白日,何处是它的所在?急电轰雷,才刚刚过去。 最令人怜惜的是桃李开花,却零落不自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巳节时阴雨连绵、春游无计、天空乌云密布、风卷浪涌的景象以及人们对此的担忧和忧虑。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密树深藏寺: - 解释:密集的树木深深藏在寺庙之中,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 关键词:密树、深藏 2. 轻舟暖棹烟: - 解释:轻轻的船在温暖的阳光下摇曳,仿佛漂浮在烟雾之中。 - 关键词:轻舟、暖棹、烟 3. 藤萝垂石上: - 解释:藤萝沿着石头生长,垂下的枝条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注释: 幼学壮行志,书生本自期。 方当勤苦日,莫负圣明时。 雨过岚光重,云开树影移。 只应崇令德,千里慰遐思。 译文: 小时候学习壮志凌云,读书人本该有这样的抱负。 正当勤学苦读的时候,不要辜负圣明的时代。 雨后山峦的景色更加美丽,云散后树木的影子也有所移动。 你应当崇尚美好的德行,远方的人会因此而感到欣慰。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若霖的赞美和鼓励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