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掌握。此题考核选取并整合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选项,将选项信息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此题要求学生结合全诗加以理解,鉴赏时要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发”,出发;“钱塘”,杭州的别称;“阻雨”,指途中遇雨受阻;“城北楼”,即钱塘城外的楼,诗人登上城北楼抒怀。“三载”,三年;“江淮”“济空”:指战争;“百年身”,指生命短暂;“青山尚是来时路”
注释: 箫:一种乐器,用竹子制成,形状像笛子。 紫管何年玉刻成:紫色的管子是什么时候被玉石雕刻成的? 宫商随指自分明:宫音和商音随着手指的移动而清晰可见。 夜深唤起洞霄月:夜晚深沉时唤醒了天空中明亮的月亮。 十二彩鸾天上鸣:十二只彩色鸾鸟在天空中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乐器箫的声音之美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箫的声音,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首句“紫管何年玉刻成”,诗人以问句的形式
``` 泛舟严陵 其二 雨声彻晓收不住,船头水高三尺强。 只许多买山阴酒,中流击楫歌沧浪。 注释: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雨声连绵不断、船头水势汹涌的清晨景象。他购买了当地的山阴酒,并在中流处击楫而歌,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赏析:此诗描绘了清晨大雨的景象,船头水位高涨,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希望像古代圣贤一样
泛舟严陵 其三 千滩水没浪花浮,鼓枻乘涛喜顺流。 两岸青山看不尽,扁舟五日到严州。 注释: - 千滩水没浪花浮:形容江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船只在激流中前行,仿佛与波浪融为一体。 - 鼓枻乘涛:指驾驶着船桨迎着波浪行驶。这里的“鼓”是动词,意思是敲击、拍打;“枻”是指船桨。乘涛即乘风破浪,形容驾驶船只勇往直前。 - 两岸青山看不尽:形容江两岸的青山连绵不绝,远远望去似乎没有尽头。 -
【小景】 短篱茅舍是谁家,楼隐松篁石径斜。 记得系船溪上日,暮山重叠锁烟霞。 注释: 小景:即小诗。短篱茅舍:简陋的茅屋。谁家:不知是谁家。楼隐松篁:指楼阁掩映在松树和竹林之中。石径斜:指曲折蜿蜒的石头小路。记得:记得曾经。系船:停船,停船于溪上。系船溪上:指曾经停船在溪上的某日。日:日子,时间。暮山:傍晚的山。叠:重叠,层层叠加。锁:笼罩,遮蔽。烟霞:烟云,云雾。赏析:
泛舟严陵 其一 【注释】: 1. 江水环山触处开:指长江的水环绕着山,到处都流淌。 2. 长歌轻拨浪花回:意思是在长河上唱歌,轻轻地用船桨拨弄水面的浪花。 3. 舟行转尽疑无地:意思是船只行驶得越来越远,好像没有地方可以停靠了。 4. 又拥云山一簇来:意思是当船只行驶到一个地方时,突然看到有一片云朵似的山群出现在视野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景和船行的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动感
【译文】 钱塘江畔的百雉楼,城东流水绕孤城,青山掩映着戍旗红。 日夜蛙声乱城柝,岚气成云遮碧空。 茅屋几家遭兵火,关河千里战尘中。 鹍鹏自有天池路,非复吴中旧阿蒙。 【注释】 发:出发 百雉:指钱塘江边百尺高的大雁塔。 孤城:指钱塘江边的孤城,即钱塘县。 流水:指钱塘江水。 青山:指钱塘山。 掩映:遮蔽、映照。 戍旗:守边的旗子。 乱:扰乱。 岚气:指山间云雾。 作:形成。 漫:弥漫、覆盖。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 - 注释:闲闲道士,即“闲适的道士”,指一位悠然自得、不问世事的隐士。求题息斋竹,意为这位道士在寻找适合题写的竹子。 - 翻译:闲闲道士正在寻找可以题写的竹子。 第二句: - 注释:楚山修竹,指的是楚国(古代地名)的山水之中生长的修长的竹子。不可致,意思是难以找到。谁写秋风笔底开?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即使是自然之美,也需要通过文人墨客的描绘才能被世人所理解
【题解】 这是一首咏宋太祖赵匡胤的诗。 【注释】 1. 龙未兴云虎未风:龙腾云涌,虎啸风生。喻指宋太祖英武非凡,气吞山河。 2. 一包元气:一包精气,喻指南宋初年,天下百废待兴,国势尚未强盛,但充满生气。 3. 英雄:指宋太祖赵匡胤。 4. 等闲蹴向陈桥驿:宋太祖在黄袍加身前,曾于陈桥驿(今河南淮阳)受禅代周,建立宋朝。 5. 百二山河举步中:百二山河,意谓江山险要,地势优越。举步中
【注释】 叠巘:山峦叠起。青螺:山峰的轮廓,如青色的螺壳。闲云:闲适自在的白云。舒:舒展开来。林椽:指树林中排列整齐的屋檐。数间:几户人家。仿佛:好像。似:像。吾庐:我的房屋,这里用作借代,指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叠巘青螺拥”,描绘了山峦叠起的壮观景象,山峰如同青色的螺壳般耸立,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