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险阻艰难备此程(首句) - 注释:描述了旅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译文:旅途充满了危险和艰辛,为了完成这次行程。 2. 百年生死一毛轻(第二句) - 注释: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微小。 - 译文:百年的时间,生与死就像一根毛发一般微不足道。 3. 但知憾比徐方寸(第三句)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些事情的遗憾,可能是关于自己的能力或命运。 - 译文
解析与译文: 诗句释义及注释: - 未拂征衣满面尘:没有整理好出征时的衣物,脸上满是灰尘。这里的“征衣”指的是士兵的军服,“满面尘”形容尘土飞扬的样子,表达了战士出征前的辛劳和疲惫。 - 云林何计乞闲身:在云深林密之中,我该如何计划寻求片刻的宁静?这里“云林”可能指的是山林,诗人通过“乞闲身”表达了对逃离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 荒村白日有啼鸟:在荒凉的村落里,白日里也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次韵冯伯昂见赠 扁舟载雨夜沉沉,好语时闻咳唾音。 弹铗作歌知客憾,论功坐树见臣心。 无缘可结三生梦,有志终成百鍊金。 江左几时休战伐,与君携手步园林。 注释与赏析: 1. 扁舟载雨夜沉沉,好语时闻咳唾音。 - 注释:形容夜晚的大雨使得船只显得沉重。 - 赏析:此句通过“夜沉沉”和“载雨”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沉静而压抑的氛围。雨水不仅增添了环境的湿润感,也象征着情感的深沉和不易察觉的情绪波动
诗句释义 - 题冷起敬如此江山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山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情感和态度。这里“起敬”可能指的是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也可能有其他深层含义。“如此江山”则直接点明了这是一首赞颂自然景色的诗歌。 - 亭搆吴山百尺梯:描述了一座位于吴地(苏州)的高山上的亭子,这座亭子建在高高的吴山上。"百尺梯"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高度,使人联想到攀登的过程。 - 更阑时听海鸡啼
万寿寺前古木森,系舟时复远相寻。 万寿寺前有一片古老的树林,我在此处系船时常常会远望它,寻找它的身影。 诗成不作人间语,琴好谁听世外音。 当我创作完这首诗后,不再把它写成人世间的话语,谁会倾听到这首来自世外的乐曲呢? 琪树风生惊夜雨,法坛云静覆春阴。 琪树在微风吹拂下,夜晚的雨声令人感到惊心动魄;而法坛上云雾缭绕,春日的阴霾似乎被覆盖了。 敬亭山色何年别,日暮江东千里心。 敬亭山上的景色何时离别
吴江即景分韵得池字 平湖万顷去帆迟,遥见孤村列戍旗。 一塔已无当日箭,三高犹有昔年祠。 风掀急浪飞桥动,霜满高楼画角悲。 欲访鸱夷何处是,望中烟树自参差。 注释与翻译 1. 平湖万顷:广阔平静的湖面。万顷,形容面积辽阔。 2. 去帆迟:远行的帆船行进缓慢。 3. 孤村列戍旗:远处可见孤立的村庄排列着旗帜。戍旗,指驻扎军队的标志。 4. 一塔已无当日箭:一座古塔上不再有当年射箭所用的箭矢。 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或抒发的思想。本题要求“赏析”,首先应从诗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万国衣冠拜衮衣——衮衣:天子所穿的衣服。衮服是古代帝王礼服上的一种。衮衣是天子的象征
慈亲花甲之日是夜梦中称寿觉后有感 梦到慈亲,在花甲之年,他老人家在梦中接受了我的庆贺,我醒来之后,心中感慨万分。 梦中樽酒寿慈亲,梦觉登楼望白云 我在梦中敬献了一杯酒给慈亲表示祝福,醒来之后,站在楼上看着天空中的云彩。 四海尚闻悲战伐,百年何计树功勋 听到天下各地都在为战争和征战而感到悲哀,一百年的时间,又能如何去建立功勋呢。 眼枯自洒孟宗泪,情裂谁怜李密文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感到十分悲伤
【译文】 笛声惊动海龙沉睡,送来江南的细雨满天。 世上风云变幻老手,山中灯火废弛残编。 窜身岭海悲吟韩愈,借榻禅房喜见大颠。 自是草庐无意卧,不须束帛为戋戋。 【注释】 次韵:和诗。高德初:名不详,作者的朋友。述怀:写怀。其二:第一、二首。 海龙眠:指龙在梦中,这里比喻隐居的生活。 闲老手:指对世事已无挂碍。 废残编:指放弃文事。 窜身岭海:指逃难到岭南地区。 喜大颠:指喜得高德初的推荐。 自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抓住重要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连床夜听姑苏雨”,姑苏:今苏州市。雨声潺潺,如入幽梦;“大地北来山势尽,长江东去浪花分”是说,大地的南面来了,而北面的山峦却已经消失,只有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