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闻雁 独客高斋夜,孤鸿鸣向晨。 关山愁北望,砧杵报西邻。 露咽秋将断,天低月易亲。 江湖嗟岁晚,况复未归人。 诗句释义: 1. 独客高斋夜 - 此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客)居住在高高的书房中,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感。 2. 孤鸿鸣向晨 - “孤鸿”指一只孤单的大雁,通常在秋天迁徙时出现。这里的“鸣向晨”意味着大雁发出叫声迎接清晨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3. 关山愁北望 -
《病起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药裹关心事: - 药裹:指的是包裹药物,通常用于保护或保存药材。 - 关心事:表示诗人因疾病而心系家国事务,担忧国事,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 柴门见物情: -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来形容家境贫寒或者隐居生活。 - 物情:指所见之物引发的感想或情愫。 3. 故交投字少: - 故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其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语言表达。 朱买臣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天宝元年(742年),当时李白在长安做官。他看到会稽山中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叫朱买臣的人,因家境贫寒而卖身为奴,后来被皇帝赏识而得到重用。于是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他对朱买臣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白发会稽守
【注】 八月十五:指中秋。 白:形容风露清冷。 宿雨:昨夜的秋雨。 河汉:天河,即银河。 关山:这里指家乡的关山。 历历:分明,清晰。 征鸿:远飞的大雁。 赏析: 《八月十五夜雨》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中秋之夜风雨交加,诗人羁旅思乡,仰望星辰,心系远方的故园,而明月却只照自己一人独坐。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描绘了一幅秋气满庭的图景
【注释】 禾水:指长江。旅怀:游子之怀。七弟正仲:诗人的堂弟名正仲,字正叔。 羁怀:有羁旅之情。物候:节气变化。黄雀:秋虫名,古人以为秋分时鸣,故称黄雀为秋虫。暝色:黄昏时天色昏暗。白蘋:一种水草。 霜、宵、归梦:都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啼鹃:杜鹃鸟,又名杜宇,常在夜间啼叫。 【赏析】 《禾水旅怀用七弟正仲韵》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卧榻延疏牖,高楼倚夕阳。 【注释】: 卧榻:指诗人的病榻。 延:延长。 疏牖:稀疏的窗户。 高楼:指诗人所居之高台或山巅。 倚:靠。 夕阳:落日。 【赏析】: 首句“卧榻延疏牖”,写诗人卧病在床,却依然想望窗外远山和夕阳。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眷恋之情。 穷居安世乱,病起惜秋光。 【注释】: 穷居:指困居、贫居。 安世:平安。 乱世:动乱时代。 【赏析】:
注释: 秋海棠:指秋天开放的海棠花。 多:很多,许多。 愁:忧愁。 独:单独、孤独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秋海棠”为题,写秋天盛开的海棠。首句“幽花何妩媚”,是说这朵美丽的花儿在秋天里独自开放时显得格外妩媚动人;二句“傍砌故含情”,是说它依傍着台阶(小土堆),含情脉脉地凝望着行人。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它的美丽,“多露愁相倚”,是说它因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而更加娇艳动人,更增添了几分愁绪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的原文 虚堂秋色里,人外故寥寥。 水竹行相引,云林雅见招。 庭阴梧子落,荷榭粉红消。 余意自兹远,还山路未遥。 注释与赏析 1. 虚堂秋色里,人外故寥寥 - 注释:在秋天空旷的院子里,人迹很少,显得格外清静。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空旷的景象,通过“虚堂”和“秋色”,营造了一个深秋时节的宁静氛围。同时
诗句解析: - 经年成闭户,懒漫罢登高。 - “经年”表示经过很长时间,“成闭户”意味着长时间不出门,可能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不愿外出。 - “懒漫”表达了一种悠闲、散漫的态度,“罢登高”则表明不再计划或行动于高处的活动。 - 病足常妨屐,愁眠只听潮。 - “病足”说明身体有不便,“常妨屐”指的是行走的鞋子被妨碍了,这可能是因为脚病而不得不换用拖鞋。 - “愁眠”暗示着因忧虑而难以入睡
诗句 1. 不寐曙光发:不寐,即睡不着,表示作者在清晨时分难以入睡。曙光发,意味着黎明即将到来。 2. 荒鸡破寂寥:荒鸡,即晨鸡,破寂寥,描绘了清晨的寂静和孤独。 3. 怀中名刺灭:怀中名刺,指随身携带的名片或证书。灭,表示这些文件已失去光泽或不再重要。 4. 镜里客颜消:镜里,指镜子。客颜,即客人的面孔。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的面孔,因失眠而显得憔悴。 5. 夜雨由拳树:夜雨,指夜晚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