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会稽守,行歌老负薪。
雨禽鸠逐妇,水驿鹭窥人。
僧导看遗碣,樵归踏古榛。
当年驱驷马,意气激长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其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语言表达。
朱买臣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天宝元年(742年),当时李白在长安做官。他看到会稽山中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叫朱买臣的人,因家境贫寒而卖身为奴,后来被皇帝赏识而得到重用。于是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他对朱买臣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白发会稽守,行歌老负薪”,点明人物身份和年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鬓发雪白的老官吏,一边唱着歌一边背着柴火回家。“白发”是虚笔,“老”是实笔,“行歌”“老”字相映成趣,形象地写出了朱买臣的一生。
第二句“雨禽鸠逐妇,水驿鹭窥人。”写景。意思是说:雨后的黄莺在追逐妇女归巢,驿道边的水鸟也在窥视行人。“雨禽”“水驿”是虚笔,衬托出朱买臣的孤苦无依。
第三句“僧导看遗碣,樵归踏古榛。”“遗碣”,即墓碑,传说朱买臣死后,人们为他修建坟墓,立有石碑,所以后人称为“遗碣”。这两句意思是说:僧人引导着人们去观看那块残破的墓碑;樵夫砍伐着古树,踏上了荒草。“遗碣”是实笔,“樵归”、“僧导”是虚笔。“遗碣”一词烘托出了朱买臣的孤独与凄凉。
接下来四句,写朱买臣当年从政时的豪气:“当年驱驷马,意气激长贫。”(《晋书·朱载之传》)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当年他曾骑着骏马奔驰而去,意气昂扬,可如今却一贫如洗。“驱驷马”一句是实笔,写其年轻时的风采;“激长贫”三字是化用《论语》中孔子的话,“君子固穷”,“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语)。“长贫”二字是虚笔,写其壮志未酬的感慨与悲愤。
最后一句“当年驱驷马,意气激长贫”,点明主题,抒发诗人对朱买臣的崇敬之情。
【答案】
朱买臣墓
白发会稽守,行歌老负薪。
雨禽鸠逐妇,水驿鹭窥人。
僧导看遗碣,樵归踏古榛。
当年驱驷马,意气激长贫。译文译文:头发雪白的会稽太守,边吟唱边背着柴。
雨后黄莺追逐着妇女归巢,驿道旁的水鸟也盯着过路客。
僧人引导人们瞻仰那块残破的墓碑,樵夫砍伐着古树踏遍荒草。
当年他曾骑着骏马驰骋而去,如今却一贫如洗。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追忆朱买臣的一生,来抒写自己对朱买臣的敬佩之情。首联点明人物和年岁。“白发”是虚笔,“老”是实笔。“行歌老负薪”五字,活画出朱买臣的形象:鬓发雪白的老者,边走边唱,背起柴禾,一路高唱着歌回家,表现了他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不屈。
颔联写景。“雨禽”是虚笔,衬托出朱买臣的孤苦无依。颈联写物,“遗碣”是实笔,“樵归”、“僧导”是虚笔。“遗碣”一词烘托出了朱买臣的孤独与凄凉。尾联抒情,抒发诗人对朱买臣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