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全诗,理解其思想情感。“种兰七首”为一组诗,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自创的新体诗,共七首,每首五句,四组押韵。这是第四首,前四句写兰花的幽雅高洁;后三句写兰花的珍贵难得。 第一联:松根云齿齿,苔盎月肩肩。松树的根部长满了白云般的白色苔藓,像一轮圆月般洁白的月亮在青苔中若隐若现。这两句以“松根”和“月肩”比喻兰花的根茎
【注释】: 种兰七首其一:种兰。 群草欣相服,欹疏老石巅:群草争相向茂盛的兰花看齐,而兰花却独自高耸在石缝中。 欹(yī)疏:斜长。 老石巅:指岩石的高处。 花清人远后:花虽然鲜艳美丽,但等到人们远去之后,就逐渐凋谢了。 春减雨肥天:春天里天气变暖,雨水充足,花儿就会长得更加艳丽。 端可为名友,宁教字散仙:这里指兰能够做文人雅士的朋友,而不是神仙的伴侣(字散仙指仙人)。 萧条殊不偶,长结水云缘
种兰七首 其一 注释: 寒谷荆榛满,诛茅荫薄躬。 高人亲绮石,韵事语微风。 曲室清相护,孤花艳不同。 寥寥松牖下,疏影行帘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种植兰花的诗,诗人在寒冰满谷的环境中,亲手铲除荆榛,为兰花建造了一个小小的家。他亲自栽种,亲眼目睹兰花的生长,感受着兰花的芬芳,与兰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高人亲绮石",这里的“高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就像一位高雅的隐士,亲近美丽的石头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鸡声幽巷尽”: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鸡鸣声在安静的小巷中逐渐消失。这里的“鸡声幽巷尽”形象地展现了黎明时分的宁静与安详。 2. “桑柘展晨光”:随着天色渐亮,桑树和柘树的轮廓在晨光中变得清晰可见。这里的“晨光”不仅指的是自然的光芒,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3. “陌草明新露”:田野中的草木在早晨的新露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一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
种兰七首其七 无言理幽佩,何事净琴张。 结友怀孤月,盟秋意十霜。 己而从箨卧,展矣集荷裳。 他日来空谷,寻君水一方。 注释及赏析: - 无言理幽佩: 此句表达一种无言的情感和对幽雅之物的珍视。"无言"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深沉,"幽佩"则代表了一种含蓄、内敛的美。 - 关键词: 无言, 幽佩, 珍视 - 何事净琴张: "何事"表示疑问,"净琴张"指的是将琴放在最干净的位置弹奏
注释: 种兰七首,其三: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种兰,即栽培兰花。 翡翠斑瓶古,铜尊灌小枝:绿色的花瓶中插有兰花,而兰花是铜做的花瓶里的小枝上栽种的。 秋心疏竹木,琴意映须眉:秋天里竹子和树木的叶片稀疏脱落,好像在弹奏着音乐,而兰花的花瓣也像在反射出人的影子。 石隐寻巢父,孤情写大痴:寻找隐居在石头上的巢父,以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情。 幽林偏阳羡,遁迹谢吴儿:隐居在幽静的树林中偏避在阳光明媚的地方
幽禽起残梦,剥啄自相求。 竹溜疏泉脉,花关覆石头。 菊松禅外淡,山水静中幽。 此际人堪隐,疏襟冷似秋。 注释: 1. 幽禽起残梦:鸟儿的叫声似乎在唤醒残留的梦境。 2. 剥啄自相求:鸟儿敲击着树枝相互呼唤。 3. 竹溜疏泉脉:竹子间的水流显得稀疏,仿佛是细小的泉水脉络。 4. 花关覆石头:花朵和树木之间,石头被花的香气覆盖。 5. 菊松禅外淡:菊花和松树,在禅宗之外显得淡然。 6. 山水静中幽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句的意境,注意关键词语和典故,如“朱门”,即富贵人家的门户;“山泽”,指山林湖泽。 【解答】 首联,朱门友山泽:在豪门权贵家中结交山林隐逸之人。此句化用了晋代陶潜《归园田居》中的句子,意在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净侣得无生:与僧徒们结为清白之交,不会有什么灾祸。 颈联,思向拈花发:想起当年在灵隐寺中,曾与佛印大师一起欣赏了一次美丽的花朵盛开的景象。诗从击钵成
残月 残缺的月亮高挂在稀疏的窗棂之上,修长的竹子修补着破损的篱笆。 冷风中的屋檐下人声稀少,孤零零的树影中鸟儿的睡眠也显得迟缓。 积水在空旷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空荡的倒影,新凉的气息吸引了众人的思考。 嘈杂的秋虫之声并不足以让人百转愁肠,却让客人的梦境变得如丝般缠绕。 译文: 残缺的月亮挂于稀疏的窗格之上,修长的竹子修补着破损的篱笆。 微风中,屋檐之下人语稀少,孤树之中鸟儿栖息缓慢。
注释: 种兰七首 其六却怜花暑暍,买露汲寒溅。 高韵孤云迥,澄怀众月悬。 择林俱卜筑,避蝶欲移廛。 松下芝相侣,飘然意可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种植兰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兰花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