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幽巷尽,桑柘展晨光。
陌草明新露,人烟入早凉。
鸟醒啼缱绻,月倦落回翔。
归去草堂静,胡琴拂隐囊。
诗句释义及注释
“鸡声幽巷尽”: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鸡鸣声在安静的小巷中逐渐消失。这里的“鸡声幽巷尽”形象地展现了黎明时分的宁静与安详。
“桑柘展晨光”:随着天色渐亮,桑树和柘树的轮廓在晨光中变得清晰可见。这里的“晨光”不仅指的是自然的光芒,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陌草明新露”:田野中的草木在早晨的新露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一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人烟入早凉”:清晨的微风带来了一丝凉爽,使远处的村庄渐渐露出了人烟。这里的“人烟”指代村庄,而“早凉”则传达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舒适感受。
“鸟醒啼缱绻”:随着鸟儿的啼鸣,整个早晨都显得格外生动。这里的“缱绻”形容鸟儿的叫声悠扬动听,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月倦落回翔”:月亮在清晨的天空中缓缓落下,似乎有些疲倦。这里的“回翔”意味着月亮在空中缓缓移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归去草堂静”:诗人决定离开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小屋中去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里的“草堂”可能是指诗人的住所或工作场所,而“静”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胡琴拂隐囊”:诗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轻轻拂动着胡琴的弓弦,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这里的“胡琴”、“隐囊”都是中国古代乐器和乐器配件的代表,通过这两个关键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专注。
译文
鸡叫时,幽暗的小道被清空;
桑树和柘树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
田间的小草沾满了清晨的露珠,
村庄里传来炊烟,迎接温暖的早晨。
鸟儿醒来,鸣叫着,缠绵悱恻,
月亮西坠,带着疲倦的光辉。
我决定离去到我的草堂去,
那里有我安静的时刻。
我轻抚着我的胡琴,让它的声音飘荡,
沉浸在那优美的旋律中,直到夜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对鸡声、桑柘、草露、人烟、鸟鸣、月光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早晨。诗中的“早凉”、“缱绻”、“回翔”、“归去”、“拂隐囊”等词汇,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整首诗既有动态的自然景象,也有宁静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比和衬托,达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期待,到最后的宁静,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这种将自然美景与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这首诗不仅有着高度的审美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