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觉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作品《甲辰生朝》。全诗如下: 半为石隐半顽民,兵燹丛中剩此身。 岂不忧时常独愤,今能免世必须贫。 江山有恨空怀古,岁月无情只送人。 八十年来成底事,头颅宁不愧君亲。 注释: - 甲辰生朝:指作者在甲辰年(1494年)出生的这一天。 - 石隐:指隐居于山石之间,过着清贫的生活。 - 顽民:指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 兵燹:指战乱。 - 独愤:独自一人感到愤懑。 - 免世
【注释】 落日:落日即夕阳;荒荒,萧条、冷落的样子。短鬓(bìn濒):鬓发。长安:指唐朝京都长安城。卢生:唐代人元稹的名作《卢生》诗中有“夜来携手梦入行”句。梦里看:梦中所见。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 首联写诗人在夕阳残照下看到一片云彩就想到长安。这里运用了典故,意在说明自己对朝廷的失望。颔联承上而来,诗人感叹自己悟到人生如梦的哲理
【注释】 己卯: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一〇七二年)。御赐花糕:皇帝赐给臣下的食品。敕使传餐,出尚方:指皇帝派宦官传达命令,让臣下进食。微臣今又拜恩光:我如今又能享受皇恩了。玉团蜜润云为丽:形容糕点像白玉一样细腻,蜜糖滋润如云雾般洁白而美丽。腻粉花蒸雪作香:用腻滑的粉末制成的糕点,蒸腾着香气,好像雪一样洁白。一食可能忘帝力:吃一次就能忘记皇帝的力量。分来聊且佐萸觞:这顿饭可以稍微补充一下我的体力
寇乱后邝湛若访予滁署有诗志感次韵答之(节选) 寥落堪称草莽臣,忧怀无泪可沾巾。 试观载道流离者,谁复当年丰乐人。 烽火遥连三月雨,啼鹃空送百花春。 烦君过我荒斋署,野菜盘餐话苦辛。 【注释】: 1、 寇乱:指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 2、 邝湛若:诗人的字。 3、 志感次韵:因对方有诗而感慨,作答。 4、 载道:承载道义。 5、 丰乐:富足安乐。 6、 烽火:战争的烽火。 7、 啼鹃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之后所写下的。诗人对这次分别表示出十分惋惜和留恋之情。“分手燕台几岁时,中原回首遂如斯”写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然而一回到中原,却感到一切都已变得面目全非,令人触目惊心。“频年惜别情何限,特地遥临遇亦奇。”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非常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共对今宵思昔日,却怜乐极转生悲。”写诗人对这次分别的感伤
【注释】 立秋日感怀:在立秋这天感慨。世路升沉自有时,风尘回首不胜悲——世间道路的兴衰得失是有规律的,我回望过去不禁悲从中来。连朝雨过千山润,昨夜秋来一叶知——连续几天的大雨使得群山滋润,一夜之间秋风带来了树叶的变色。万事从今聊复尔,百年将尽欲何之——今后的事情暂且不管了,百年之后又将去何处?孤怀到此偏惆怅,读罢残篇有所思——我独自怀着惆怅的心情读完了这些残篇,感到有所思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雯溪馆的生活场景和心境。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第一句:“聊从溪畔结云窝,门径阴深长薜萝。”注释:诗人在溪边搭建了一个云朵般的小屋,门径被深深的薜萝覆盖,显得幽静而神秘。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以及他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方式。 2. 第二句:“春到桃花人迹少,夜来蕉叶雨声多。”注释:春天到来时,桃花盛开,但很少有人经过,夜晚时,蕉叶上响起的雨声却很多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的感怀之作,以“戊寅”点明写作时间,“轻风剪剪袭寒貂”写冬夜的景色;“独酌椒觞客思遥”写诗人独自饮酒、思念亲人的情景。颔联用典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颈联“中原戎马纷蹂躏”写国事之危,“故国音书久寂寥”写家国之恨。尾联表达了诗人年已老迈,不堪重负的心情。 【答案】 译文: 轻轻地风儿吹过来,像是剪刀似的剪着身上的皮毛,我一个人独自饮酒、沉思,思绪飘向千里之外。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作。首联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想归乡的意愿;颔联以自谦之辞抒写自己才能有限、仕途不顺的处境;颈联则通过描写自己客居他乡时的愁苦心情和春日海曲中野蕨的生长,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尾联则抒发了十年未见,乡梦难断,衣沾云雨之愁。 译文: 我渴望回归家乡,无奈君王恩宠难以违背。 拙劣的才能无法应对时势,淡泊的心志官途艰辛微薄。 忧愁中的客人年岁渐长,海曲春深蕨菜肥美。 十年离别之后
注释:秋天的空阔天空里生出了清凉的午意,我独自坐在山房内无所事事。山色排闼而来,经声从幽深的寺院传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开头两句,诗人以写景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心情。"秋空生午凉"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感受。"独坐了无事"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山的颜色和声音,使画面更加丰富。最后两句,诗人以写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经声出幽寺"写出了寺院的宁静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