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注释】 ①江亭:水边亭子。吾主:我的主人(指送别者)。饯:饯别、送行。游人:泛指过路人。②尊酒满且醉:樽里酒已满,而且要喝醉了才好。③檐花:雨后挂在屋檐上的花。黯不春:黯淡得没有春色。④野店:乡村客栈。拂衣尘:拂去衣服的尘土。⑤圣世:太平盛世。遗佚:遗落、遗漏。⑥文章:指文才。尔:你。自珍:自己爱惜。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诗。首章以主人自喻,次章写饯别之情,末章抒发赠别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薄暮时分抵达西陵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港窄树摇雪”,描述了港口狭窄,树木在雪中摇曳的景象。这里的“港窄”暗示了港口的狭小,可能因为地势的原因,使得港口显得更加狭窄。而“树摇雪”则描绘了雪花飘落在树上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船轻水碾云”,则是写船只在水面上轻轻行驶
秋意 晴山霏薄雨,秋意入初寒。 酒熟花愁老,篁多怨袖单。 乡心催蟋蟀,琴思与风湍。 剪烛看孤影,深宵亦大难。 注释: 1. 晴山霏薄雨:晴朗的天空中飘着细雨。 2. 秋意入初寒:秋天的气息融入了初冬的寒冷之中。 3. 酒熟花愁老:酒已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花儿也开始感到衰老。 4. 篁多怨袖单:竹子繁多的地方,人们常常感到孤单寂寞。 5. 乡心催蟋蟀:家乡的思念使得蟋蟀更加活跃。 6.
草得到晚晖的意蕴,静静地生出了雨光。 回头一鸟失足,刺眼万山苍茫。 中有陶渊明的居所,这些年里秫酒香浓。 不愁无路可以进,乱茑石做屋梁
镇江口 时清安用武,戍垒尚连城。 野烧接关远,江流到此平。 笛边瓜步晚,天末蒜山晴。 西望思吞蜀,将军昔驻营。 注释: 1. “时清安用武”:当时清安镇(今江苏丹阳市)正在使用武力,驻守在那里的堡垒依然与城市相连。 2. “野烧接关远”:野外的火势蔓延到了远处,关隘的烟尘已经远去。 3. “江流到此平”:江流在这里变得平稳,可能是因为水位上涨或者河道改道。 4. “笛边瓜步晚”:傍晚时分
【注释】 1、送:送别。 2、同郡诸君:即“同郡之友”。 3、南归:指友人南去。 4、草色出关远:意谓春草已经长满关口,暗示春天已过,友人将要离去。 5、纷纷去鸟:形容鸟儿离巢飞去的景象。 6、脂车:用牛油涂抹车轮的车子,这里指代友人乘坐的车辆。 7、登道:登上道路。 8、槽马:喂马槽里待用的马。 9、诚何恋:实在没有什么依恋的。 10、江鱼况正肥:指鱼儿肥美正好下饭,这里借喻友人的离别令人难过
晚步清波门外 晚步:傍晚时分散步 清波门:古时城门,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 湖气先城夕,城灯让月先。 湖气:指夜晚的湖上雾气,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景象 城灯:指城市的灯火,通常指城市中的建筑或设施发出的光芒 译文:我在傍晚时分,沿着清波门外散步。这里的空气仿佛被湖水所笼罩,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城市的灯光与月亮争辉,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清波门、湖气、城灯、月、夜。 赏析
《如何东郭兔》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诗,出自《东郭·如何东郭兔》。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 1. 如何东郭兔:如何,何人、何处;东郭兔,指代一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即被猎人捉去的兔子。全诗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对故事情境的思考。 2. 三窟计愁穷:三窟,意指三个藏身之处或三种计划;计愁穷,指用尽所有计谋仍然感到忧愁和困顿。这句表达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3. 税吏通蛮语:税吏
月夜二章 其一 月照离人色,偏劳分外明。 相依有孤树,独立到钟声。 道远书艰达,天空雁自鸣。 长风去万里,吹思落江城。 注释: 1. 月照离人色:月光映照下,离人的容颜更加显得孤独。 2. 独立到钟声:在空旷的夜晚,独自站立直到听到钟声响起。 3. 道远书艰达:道路遥远,书信难以送达。 4. 天空雁自鸣:天空中大雁的叫声仿佛在为自己报时。 5. 长风去万里:长风浩渺,吹向万里之外的目的地。 6
注释: 昔至同车笠,今胡君独行? 沙云连树碧,河水入天平。 屡负陈书志,难堪去国情。 儒官纵卑末,亦足励清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赵九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鼓励之情。 首句“昔至同车笠,今胡君独行?”描绘了诗人与赵九琳昔日一同乘车、戴同一顶斗笠的情景,而今赵九琳独自离去。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人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赵九琳的离别之苦。 第二句“沙云连树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