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淳
庚子年与大岁和尚和傅司马等重新登上元魁塔文昌阁,再次赋诗十律 五龙间业未逢年,铁砚磨穿几缺圆。 诚意关头寻锁钥,鸡鸣气候着鞭前。 补天有志炼神石,造塔功完得大还。 自信寸心堪贯日,愚公言下看山迁。 注释: 1. 庚子年:指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 2. 大岁和尚:名不详。 3. 傅司马:名不详。 4. 重登元魁塔文昌阁:重新登上元魁塔文昌阁。 5. 铁砚:磨穿几缺圆:形容勤奋读书
【注释】 庚子:年号。大岁和尚:人名。傅司马:人名。重登元魁塔文昌阁:指重游建有“元魁”塔的文昌阁。元魁: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盟心建塔自童年:从童年起就立下盟誓修建塔。天意从人到底圆:上天的安排,终究会实现。舂米经宵资内助:指妻子在半夜里舂米来供丈夫食用。募金到处祷神前:到处向神灵祷告,求取钱款。中途力竭频呼癸:形容事情进行到一半时,因力量用尽而频频呼唤癸。第后成功奏凯还:最后取得了成功
注释:我数着棋盘上的胜负,分明是一局棋的残局;仙人曾经在此地暂作消遣。山中和尚不懂围棋中的深意,只好横卧在长满苔藓的石矶上,静听涧泉潺潺。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描绘棋盘和山僧的形象来表现诗人对棋局胜负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前两句写棋局的残局,后两句写山僧对棋局胜负的态度以及他的生活情趣。全诗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注释: 小歇石:在桥头休息片刻。 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 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 翻译: 在铁桥过去的地方就是桃源,石头上的桃花已经忘记了多少年了。 请告诉中原的马和车的人,这里的风尘暂时可以让他们停下鞭子稍作休息。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风景名胜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铁桥、桃源、桃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泰山登后数谁嵬,童冠偕游今再开。 - 泰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北郊。 - 登后:指到达山顶之后。 - 数谁嵬:询问谁的山峰最为雄伟。 - 童冠偕游:儿童和成人一起游玩。 - 今再开:今天再次开放。 2. 鱼鸟何尝无道在,川流应是有神来。 - 鱼鸟:这里泛指自然界的各种生物。 - 道在:有某种道理或法则存在。 - 川流:指江河水流。 - 神来
东山何处最崔嵬,片石峰头眼界开。 地僻幸无尘客到,罍空喜有酒人来。 衰年每感逢秋至,快饮何妨戴月回。 我欲从游赤松后,丹炉几转许成胎。 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秋节与友人一起登临元魁塔,享受中秋佳节的美好时刻。诗的开头“东山何处最崔嵬”,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东山美景的赞叹和好奇。接着,“地僻幸无尘客到”,表达了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仍能迎来游客,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魁塔文昌阁重登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事业的感慨。 宝塔功成三十年,登临二度月重圆。 这句诗描绘了元魁塔已经建成三十年,作者再次登上这座塔,看到了美丽的月光。这里的“宝塔”指的是元魁塔,而“功成三十年”则表示这座塔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建成。 同游胜友欣居后,独任仔肩爱在前。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情景。其中“同游胜友欣居后”表示他们在游玩的过程中,都感到非常高兴
注释: 己亥年中秋节,我与社中诸位朋友一起登上了元魁塔。在那里饮酒作乐,笙歌四起,群英荟萃,大家都赋诗以记此事。 唐虞的事业已经很高远,直到尼姑庵又重新开放。 鲁国的论著编成后悲叹凤鸟的离去,春秋的记载完成时哭泣麒麟的到来。 东山在望隐者仍然可见,泗水水流长而逝不回。 不要辜负老师提命之意,圣凡歧路开始投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社中诸子登元魁塔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后所作
这首诗是作者与大岁和尚、傅司马等一起重登元魁塔文昌阁时所创作的,共十首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乾坤缺憾属何年,喜见中秋月镜圆。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慨和对中秋节月圆之夜的喜悦之情。"乾坤缺憾"指的是自然界或宇宙存在的不完美之处,而"属何年"则表示这些缺憾属于何时。"喜见中秋月镜圆"则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节看到月亮圆满如镜的喜悦之情。 - 曲奏高山人定后
庚子年,作者与大岁和尚等一起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并赋诗十首。 友逢同气意忘年,又值今秋皓魄圆。 万仞登山休落后,千秋传业好争先。 共看曲水流觞去,渐见夕阳引鸟还。 此夕天开千古眼,江河大地一时迁。 注释: 1. 友逢同气意忘年:指结交有共同志趣的朋友,彼此年龄相差无几,可以忘记年龄差异。 2. 又值今秋皓魄圆:又到了今年秋天,月亮最圆的时候。皓魄,即明亮的月光。 3. 万仞登山休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