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淳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去去来来年复年,中天玉兔又重圆。 寒潭秋水浑如旧,对户青山不似前。 筇杖扶僧从顶下,游船载酒放歌还。 相逢莫问沧桑事,两度登临岁月迁。 注释: 庚子:指庚子年,即农历的2010年。 大岁和尚:诗中提及的人物名字。 傅司马:诗中提及的人物名字。 重登元魁塔文昌阁:重新攀登元魁塔和文昌阁。 十律:这里指的是《登高五首》中的前五首诗。 去去来来年复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节时所作的。 第一句:“怀人昔自陟崔嵬,好把金罍对客开。” 注释:怀念着过去攀登高塔的情景,喜欢在客人面前打开金酒樽。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回忆起过去攀登高塔的情景,那种豪迈的感觉仍然留在心中。他喜欢在客人面前打开金酒樽,与他们共享美酒佳肴,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第二句:“丹凤休教从北至,孤鸿今已望南来。” 注释
己亥中秋,作者与同社诸子登元魁塔,饮酒于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 宝塔成功千载嵬,重游旧地斗山开。 昔年朋辈半摇落,此日俊英尽后来。 往事升沉蕉鹿梦,当场歌舞雪风回。 从心七十宣尼事,杯酒聊将洗俗胎。 【注释】 宝塔:指建于宋代的元魁塔。 千载:指一千年。 嵬:高耸的样子。 斗山开:斗山,指斗门山。相传晋朝王羲之曾在此山游玩,并留下墨迹。 朋辈:同辈的朋友。 蕉鹿梦:指魏晋时期嵇康
己亥中秋,我与社中诸子登元魁塔,被邀饮于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 注释: 1. 己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2. 元魁塔:位于苏州市的一座古塔,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3. 会饮:指聚集在一起喝酒。 4.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这里代指朝廷。 5. 庄周梦:庄子在梦中化蝶的故事。 6. 夙胎:比喻前世的根基或本性。 7. 寻常:平常、经常。 8. 悟得:领悟到。
【译文】 登上元魁塔,被邀饮文昌阁笙歌奏乐,群英欢聚,共赋此诗。 临流高阁崔嵬耸,秋色澄清嘉宴开,时序催人惊叶落,江风送曲酒来。 新亭入目思千缕,往事萦心肠九回。 留得东山片石在,川陵姓字应同胎。 【注释】 己亥: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月圆之夜。 元魁塔:即元魁寺塔。元魁,宋熙宁中,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变法,号元祐,故称“元祐党”。 崔嵬:高峻挺拔的样子。 澄:清澈。 清
``` 振衣千仞莫辞嵬,一日登临万象开。 山水有灵生我辈,英雄何事借才来。 高歌一曲行云遏,斗酒百篇天籁回。 赤壁当年前后赋,苏公应信是仙胎。 【注释】 1. 振衣:整理衣服,形容精神振奋的样子。 2. 一:一天。 3. 有灵:有灵气。 4. 何事:为什么。 5. 高歌:高声歌唱。 6. 行云:像行云流水一样。 7. 斗酒:指少量的酒或一杯。 8. 天籁:天然美妙的声音。 9. 赤壁
【注释】 阴那:山名。灵雨:指甘霖和灵雨,都是佛家语。 五指峰:在江西奉新县东。 白鹤旋:白鹤盘旋。 锡卓:梵语“僧伽”的音译,即“僧伽塔”,佛教高僧之墓塔。 桥横曲涧三株树:三座小桥横跨在弯曲的小溪上。 曹溪: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是禅宗的发源地,故有“曹溪”之称。 听法:指参禅。 缘深:因缘深厚。 禽解语:佛性与鸟兽等万物相通,因此称佛性为“鸟言人解”。 住山岁久:住在山上很久了。 俗如禅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 注释:千山万水间的树木在白天显得无边无际,我为了寻找那幽静的寺院特地冒雨而来。 钟声在高峰上传出,我知道了远处的佛塔。水声潺潺,我感受到涧底的源头。行走中,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坐下来,炉烟飘进我的袖子,香气扑鼻
己亥中秋节,我与社团里的一些朋友登上元魁塔。我们在那里饮酒,文昌阁里笙歌齐奏,群英聚集。我赋诗以记此事。 诗句释义: 1. 塔倚层崖一望嵬,登临竟日笑颜开:元魁塔耸立在层层叠叠的山崖之上,远远望去十分壮观,登塔远眺,让人心情舒畅,笑容满面。 2. 舟浮碧水孤帆远,筵对青山秋色来:坐在船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帆船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外;宴席上,面对着青山和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3.
这首诗的原文是: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 山穷绝顶已崔嵬,更向峰头七级开。 乍见彩云浮塔去,忽闻清磬送音来。 樽中有酒英辞醉,座上行歌能几回。 今夕月明须共赏,休贪睡梦负灵胎。 注释: 己亥中秋:指农历九月十五日中秋节。 元魁塔:旧时名胜,在今山东济南城北。 山穷绝顶已崔嵬:意谓登上山顶后,只见山峰高峻陡峭。 更向峰头七级开:意谓又向上攀登到第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