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契
拜淮阴侯庙 忍辱屠门未可非,河边一饭迹尤奇。三分若决蒯通策,中尉黄金总浪施。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李一契的作品。它表达了对淮阴侯韩信的敬意和怀念。诗中的“忍辱屠门”是指韩信忍受屈辱成为布衣之怒的故事;“河边一饭”则是指韩信在河边吃粗粮的故事。韩信的三分谋略和中尉时期的挥霍无度都被诗人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他的多面性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有关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 注释如下: - 「赠林艾陵」:赠送给林艾陵。 - 白日不再媚:白日,阳光明媚的一天。媚,娇媚。不再媚,不再有娇媚的阳光。 - 黄花无终期:黄,这里指菊花。花,指菊花的花。无终期,没有结束的时候。 - 美人入我怀:美人,指美女。入我怀,进入我的怀抱。 - 援琴写寸私:援琴,拿起琴来弹奏。写寸私,写一点私事。 - 明月流丹楹:流丹楹,月光流洒在红色的楹柱上。 - 照见金玻璃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他的朋友毅轩的,毅轩在琼山担任教育工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毅轩的敬意和祝福。 原句:渊源家学旧名科,出处还谁得惠和。 注释:渊源家学的学问已经闻名于世,但谁能像你一样得到恩惠和福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毅轩的尊敬和欣赏,认为毅轩的学识深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虚和自省。 原句:官冷作人应有道,时清航海迥无波。 注释
小金山谒苏文忠公祠 水带环窗绿,山屏隔岸青。 仰高来古寺,览胜历幽亭。 九死孤忠在,三生旧梦醒。 念亲久延伫,拥棹下前汀。 注释: 1. 小金山谒苏文忠公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供奉宋朝名相苏东坡的祠堂,称为“苏公祠”。 2. 水带环窗绿:窗户外的水带环绕着绿色,形容环境优美。 3. 山屏隔岸青:远处的山像屏风一样隔着河岸,山上的景色呈现出青色。 4. 仰高来古寺,览胜历幽亭
注释:和黄恪斋月夜泛舟。 谁将光景谢留连,好月随波落客边。 谁让美好时光留连不去,好月光随着波纹落在我岸边。 九曲调高夷水棹,一篷风细剡溪船。 九曲河的水流湍急,剡溪船的船帆随风飘荡。 消磨尘鞅三山杳,妆点春光两岸妍。 消磨掉尘埃和束缚,点缀着春天的光华在两岸。 想到忘形花柳外,有怀多是在前川。 想到忘却了形骸,花柳之外;怀念多在江流的上游。 赏析:此诗为酬唱体,以写景为主
过安庆怀先兄帽山尝宰怀宁 弦歌声歇几周星,香火千年寄皖城。 善治未题明道墓,瓣香聊识惠连情。 注释:经过安庆时怀念先兄帽山,他曾经在怀宁做过官。弦歌之声已经停歇,但周而复始的星群却仍在天上闪烁。香火一直延续着千年,它寄托在了皖城(今安徽合肥)之上。我善于治理,未曾为明道(明太祖曾为僧人,后改姓名为朱允炆,称建文帝)修建墓地,但我通过祭拜的方式,表达我对惠连(惠能大师俗名六祖惠能)的思念之情。
白日不再媚,黄花无终期。 美人入我怀,援琴写寸私。 明月流丹楹,照见金玻璃。 杯空明月在,对此重悽其。
忍辱屠门未可非,河边一饭迹尤奇。 三分若决蒯通策,中尉黄金总浪施。
弦歌声歇几周星,香火千年寄皖城。 善治未题明道墓,瓣香聊识惠连情。
谁将光景谢留连,好月随波落客边。 九曲调高夷水棹,一篷风细剡溪船。 消磨尘鞅三山杳,妆点春光两岸妍。 想到忘形花柳外,有怀多是在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