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车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其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虎洞 - 灵山通上界:灵山,这里指泰山的山神。泰山被视为神灵居住的地方。"通上界"意味着与神仙界的联系或交流。 - 羸马涉遥岑:羸马,瘦弱的马。岑,小山。这句描绘了登山时的艰难,瘦弱的马要穿过远处的小山。 - 天净峰如掌:天净,天空清澈无云。峰,山峰。如掌,像掌一样大。这句形容山顶的天空非常清晰,山峰巨大如同手掌大小。
【注释】 陪徐子仁宿瑀上人房:陪,陪伴;瑀上人,名瑀,住持。 平野千林雨:指春天田野上万木竞发,绿树成荫的景象。 衰年七尺藤:指作者已至晚年,身患疾病,形容自己像七尺长的藤蔓一样衰老。 独冲青嶂暑:冲,冲撞;青嶂,青山屏障。 访白头僧:访问白发的和尚。 蔓草荒禅榻:长满了蔓草的禅床。 虚堂耿佛灯:在空旷的佛堂内,只有一盏佛灯还亮着。 孙登:东晋诗人,字公业,隐居不仕,好学清静无为。 【赏析】
【注释】 谪宦:贬官,指流放到边远荒凉地区。吾道:我的志向。高名:美好的名声。世所传:在世上流传。阴山:位于今河北、山西一带的地方,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活动区域。疠鬼:恶疾鬼。瘴水:南方湿热的气候环境。发:产生。蛮烟:南方少数民族的烟雾。十口:指全家。天边:极远的地方。悬:悬挂。中原:这里指祖国内地。万余里:指离家乡有很远的距离。是何年:何时能见面。 【译文】 被贬官后跟随我走的是一条正路
祝禧寺访马承道 地僻秋堂静,琴书此盍簪。 短檠禅榻暗,微雨梵钟沉。 译文: 在祝禧寺拜访马承道时,发现这里环境清幽,可以静心读书。 寺庙里的矮桌昏暗,我在这里读书、写字。 外面的雨声和寺庙的钟声相交融,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一片静谧之中。 注释: 1. 地僻:偏僻的地方。 2. 秋堂:秋天的院子。 3. 盍簪:盍,读作"合";簪,指古代妇女的发饰,用簪子固定头发。盍簪即停止梳妆打扮之意。 4. 短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本题要求赏析“此中堪闭户,还拟著《潜夫》”。这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述了游历能仁寺时所见到的景象。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落叶迷幽径,垂藤锁断垣。 - 落叶满地,使得原本隐蔽的小径变得可见,仿佛被树叶覆盖,让人难以察觉。 - 垂下来的藤蔓像锁链一样将断墙缠绕,增添了一份荒凉与寂寥。 2. 溪深晴浴鹭,树老昼啼猿。 - 清澈见底的溪水在晴天映照着白鹭的身影,显得格外美丽。 - 树上的鸟儿因为年老而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只能在白天哀鸣。 3.
【注释】 依依:依恋。 削迹:隐退,隐居。 放棹:放下船桨。 青旌:青色的旗帜,这里指代官服,因“旌”和“旌”音同。 黄犊:黄色小牛,这里指耕牛。 长日:漫长的白天。 【赏析】 《幽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隐居者在山中过悠闲的生活的情景。首联点出“隐居”二字,写自己远离尘嚣,与世相隔绝,过着清静的生活。颔联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隐居者在山中度过的悠然自在的生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为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则要逐句进行解读。第一句“王孙去不返,淮水亦东流”,点明了时间,是诗人的游子身份;第二句“宿草封遗冢,行人说故侯”,描写了作者在江边遇到老妇人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第三四句写诗人看到荒祠中黄叶飘落的景象和寒渚中的白蘋飘零,由此想到自己与老妇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她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诗句:扃舟归旧隐,客路几登楼。 译文:关闭船门回到我的旧居,旅途中登上了多次的楼台。 注释:扃(jiǒng)——关上船门;归——回到;旧隐——指旧居;客路——指旅途之中;几——多次;登楼——登上楼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旧居和旅途的深情怀念。"扃舟归旧隐"一句,诗人用"扃舟"这一动作,表现了他回归故里的心境,"旧隐"则暗示了他的过往经历和内心情感
我昔游齐东,数醉村家酒。 今日经故途,访之寂无有。 惆怅憩空林,偶值苍颜叟。 为言遭岁凶,饥寒苦奔走。 布褐不掩形,藜藿不充口。 沟壑半流离,十室空八九。 我闻涕沾裳,伫立不能久。 寄谢当涂人,此意还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