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注释】 1.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在位时国家强盛。光武帝曾对严光说“大丈夫生不为王侯,死当结草衔环以报厚恩”,后来,严光在洛阳闲居,光武帝多次派人征召,严光不就。后辞归故里,隐居于富春山。严光是光武帝的臣子,又是他的隐士朋友。他避世不仕,与光武有深厚的友情。 2.避世翁:即避世翁仲,春秋时代齐国大夫晏婴曾三次出仕又三次被贬职,齐景公曾问他原因,他说:“吾三仕三世不达,一为《诗》所讥
【注释】 赤壁:指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的战场。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长江南岸之洲名。东临大江,西倚赤壁山,南滨乌林山,北望曹操军。魏武:指魏武帝曹操。曹操曾作《短歌行》,其序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吟诗:即“咏史诗”,即用诗歌的形式来记述历史事件,或歌颂英雄人物,或抨击奸邪误国。玩月:即“赏月”。坡仙:即苏轼(苏东坡)
【注解】: 题泉石高情图:题写在泉水石头上表现自己高洁情感的画。 流水闲云外,青山落照中。 流水和闲云都在视野之外,青山在夕阳的余晖里映衬着美丽。 诗翁扶瘦策,相与听松风。 一个老者(诗翁)拄着拐杖,一起听着松树随风发出的松涛声。 【赏析】: 这是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流水、有闲云、有青山,还有一老一少,似乎要表现的是“归去来兮”的生活
注释: 1. 乌帽:黑色的帽子。风前落:在风中飘落。 2. 黄花:这里指菊花。雨后香:雨后的菊花更加芳香。 3.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曾隐居于三径之中,与友人饮酒作乐。壶觞:酒壶和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与朋友饮酒作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情感。其中,“乌帽风前落,黄花雨后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注释】 晓窗禽语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晓,早晨;窗,指窗户。残月满山阿,长松弄清影。阿:山坳。清影:指月光照亮的松林的影子。幽禽啼数声,吟窗人睡醒。幽禽:幽静的鸟叫声。吟窗:在窗前吟诵、读书。 【译文】 残月映照着满山,长松下清晰可见自己的倒影。 鸟儿的啼声几声,叫醒了正在吟诵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写月色和山光,次句写松影和鸟声,末句写人与景的关系。全诗意境清丽,情调宁静
注释:秋天的骨头在秋风中变得消瘦,山中的花朵在傍晚时分散发着香气。我热情地端起一杯酒,与你一起安慰这荒凉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绘了秋日的山花和诗人的心情,展现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注释】: 1、石羊二首 :题石刻上的两只羊的诗。 2、初平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被刘邦打败后,有牧童在城下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羽闻之,感慨不已,乃拔剑自刎于乌江。 3、人俱往 :指人们纷纷离去。 4、荣 :繁盛,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写石羊和牧羊者,借古喻今,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句原文: 浴丹仙已远,甃冷藓痕鲜。 断绠无人汲,空遗浸月泉。 译文: 温泉中的仙人已经离去,井壁因年久而变得冰冷,上面的苔藓依然清晰可见。曾经有人用这泉水来泡制仙丹,但现在没有人再使用它了。只有一串串悬挂的竹筒,静静地悬挂在那里,仿佛在回忆过去的繁忙。泉水依旧清澈,但已经不再有人使用它了,只能任由月光洒在上面,显得更加冷清和孤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温泉井的诗歌
诗句释义: 二仙牧群羝,食尽丹田草。 译文: 两位仙女在山上放羊,吃光了山里的青草。 注释: 1. 二仙牧群羝:二仙,指仙女们;牧,放牧;羝,公羊;群,一群;未,没有; 2. 食尽丹田草:丹田,指的是人的肚脐周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所在;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两个仙女在山上放牧的情景,她们吃的是山里的青草,而山上的羊也吃光了这些草。诗中的“二仙”可能是指仙女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题,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考生要牢记课本中学到的名句,理解其出处和原意,同时要注意一些生僻字,避免因写字不规范而失分。 【答案】 ①易:指世事变化无常(②相看:相互看着(③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