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注释:王粲登上了江边高楼,独自倚栏远眺。西风万里吹拂而来,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落日映照在江面上,呈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王粲登高望远、心潮激荡的情景。首句“王粲登临客”,以“登临”二字起笔,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心境,即一个有志之士,正处在壮年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正在登上一座楼台,准备纵览天下。次句“云闲独倚楼”,进一步渲染了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他独自一人站在楼上,任凭云雾缭绕
【注释】 题:在……作诗。丹井:指炼丹之井。甃:砖砌的井壁。仙:仙人、道士。化:变化,成仙。苔花:指苔藓上的花纹。弄:玩赏。晓风:早晨的风。 【赏析】 此诗写闲云、皓月,写仙家炼丹,写苔花弄风,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趣。 首句“闲云埋甃冷”是说闲云被埋在甃里,显得特别地寒冷。第二句“皓月照前空”,意思是皎洁的月光照耀着空旷的井中。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描绘了一个静谧清幽的画面
范蠡云舟 范蠡平吴后,秋风理钓船。 情空青嶂下,梦落白鸥边。 注释:范蠡在平定了吴国之后,乘着秋风,整理着自己的渔船。心中的思念飘散在青翠的山岭之间,梦中回到了故乡,与白鸥相伴。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范蠡平吴后乘着秋风理钓船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念。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心中的思念比作青翠的山岭和白鸥,更加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丹灶》。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 诗中的“题丹灶”是指诗人在丹炉(炼丹炉)旁边的墙壁上题下了诗句。这里的“丹灶”指的是炼丹所用的火炉或者烧制丹药的炉子。 第二句: “丹成仙去后”意味着当丹药炼成之后,神仙就离开了这个空间。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丹药通常被视为长生不老之药,而炼制丹药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神仙的出现。 第三句: “灶古白云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注释】 莫愁: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南秦淮河北岸。 烟艇:雾气笼罩的小船。 扣舷歌:船桨敲击船舷唱着歌儿。 甚欲寻遗迹:很想寻找一些遗迹。 江空:江面空旷。 【赏析】 这首七绝写月夜泛舟,诗人泛舟江上,见江上烟波浩渺,便吟咏起古代的莫愁来。“莫愁”即古地名,在今南京西南的秦淮河畔。这首诗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开阔雄浑,富有音乐美
【译文】 犬吠声传来,是近邻人家的;鸟儿的啼鸣,春日里格外清亮和煦。涧边的野草,有幽静的颜色;野外的鲜花,没有固定的名字。 【注释】 犬吠:狗叫的声音。 近:接近。 啼(tí):鸟叫声。 涧(jiàn)草:山涧中的草丛。 涧:山间的流水。 幽色:深绿、浓黑的颜色。 定名:固定名称。 赏析: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在夔州作的一组诗。此诗为其中的第一首。
【注解】 晓窗禽语二首:指《诗经》中的《关雎》《鹊巢》两篇。 纸帐梦初醒:纸帐,即纸做的床铺。纸帐是古代的一种简陋的睡具,这里指诗人在梦中。 山窗月上明:山窗,即山居之窗。 宿云离石去:宿云,即夜晚的云。 幽鸟话新晴:幽鸟,即栖息在深林中、叫声幽静的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前两句写诗人清晨醒来时,看到窗外的鸟儿还在鸣叫,而月亮已经高悬在天空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发如霜,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白发人,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老苍颜,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鬓成丝,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眼不明,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病沈绵,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身似柳,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注释】 平生:一生。酷爱:极其喜欢。嗜好(shǒu sù):爱好。如猿狙:就像猿猴攀援树木一样,意指山中景色优美。脱尘俗:摆脱世俗的尘垢俗气。上与浮云俱:与天上的浮云一起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山景热爱之情的诗。 “平生酷爱山,嗜好如猿狙。”这两句是说:“我一生酷爱山林,喜爱之情如同猿猴攀援树木。” “行将脱尘俗,上与浮云俱。”后两句写诗人打算脱离尘世
【注释】: 怪藤摇苍烟——怪藤:奇形怪状的树藤;苍烟:指烟雾弥漫,景色苍茫。 芳林滴晴雨——芳林:芳香的花木丛中;滴:落下;晴雨:春雨如油,晶莹而明亮。 闲花逞娇姿——逞娇:施展娇媚的姿态;逞:表现。 笑舞春风里——笑舞:形容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翩翩起舞。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来了,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奇形怪状的树藤在烟雾中摇曳,芳香的花木丛中春雨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