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先
注释:千松万竹荫盖下的真祠,多少人追寻真道不记归途。枕石池台全如古迹,穿云溪涧一如飞鸿。玄猿夜久鸣叫寥寂寂静,黄鹤风高入太微天。直自六天浑然屏静,圣功何代不皈依。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真宗(宋真宗)的功绩和功德的颂诗。作者以“平冈治”四字开篇,点明题旨,接着写真宗的功德,然后写诗人的感受与评价。首句中的“千松”和“万竹”,形容皇帝身边有千千万万个臣子,他们日夜为皇帝出谋划策
公慕治 一坛幽占万松阴,意为寻真特地深。 翳翳野云披绿岸,时时疏雨洒青林。 真图未落前朝手,短褐堪求古圣心。 鹤辇近过游息处,桃花流水尚堪寻。 注释: - 公慕治:表达了诗人对治理国家的理想和追求。 - 一坛幽占万松阴: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一坛酒香,万松环绕,十分宁静。 - 意为寻真特地深:指诗人为了寻找真正的道理和知识,不惜深入其中。 - 翳翳野云披绿岸: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主簿治》。诗中主要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首句“映尽朝阳与暮霞”描绘了日出和日落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第二句“苦无轩冕送尘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轩冕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官场的浮华和庸俗。 第三句“旧闻灵草千年种”,回忆了作者在官场中的所见所闻,感叹官场的腐败。灵草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草
这首诗是送给一位名叫真人(或称真君)的人的,诗人通过赞美真人的品德和才华,表达了对真人的敬仰之情。 诗的第一句“仰慕清声实积时”,意为诗人对某人的声望和品质一直很钦佩,这种崇拜之情已经积累了很多年。这里的“清声”指某人的声望很高,“仰慕”则是表示敬仰之情。 第二句“前朝因幸拜彤闱”,意味着在古代,有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有幸进入皇宫,被封为高官。这里的“彤闱”是指皇宫的大门或者宫殿,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新荷 败荷已尽小荷圆,照眼含香尚忍怜。 月帝来寻青玉匣,金童立认碧铜钱。 已凝重露资清气,何幸轻风扫淡烟。 远有华峰全美在,花开般捧烂红鲜。 注释: 1. 败荷已尽:指残破的荷花已经凋零殆尽。 2. 小荷圆:形容新生的小荷花圆润饱满。 3. 含香尚忍怜:荷花散发着香气,让人不忍离去。 4. 月帝来寻:月亮化身为皇帝来寻找荷花。 5. 青玉匣:古代传说中,月亮是青色的玉制成的
诗句释义及赏析: 晒经 “晒”在这里指的是在阳光下曝晒书籍,“经”通常指的是古代的儒家经典或佛教、道教的经典。整句意思是说,在晴朗的日子里,人们将古籍放在高台上暴晒。这个动作象征着对知识的尊重与传承,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学问的重视。 译文 日高照满书台,囊中锦书展新篇。 梅香透入阳气暖,林影回旋景致幽。 神游万象悟真谛,万恶皆摧振心田。 智慧开启藏深意,非群英不配传。 注释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炎蒸时节别家山,霜雪如今却渐寒。 恨我虚名徒涉世,忆君高语共凭栏。" - 炎蒸时节:指炎热的夏天。炎,炎热;蒸,热气上升。 - 别家山:离开家乡。 - 霜雪如今:与“炎蒸”相对,指寒冷的冬天。 - 却渐寒:逐渐变冷。 - 虚名:浮夸的名声,不实的美名。 - 徒涉世:只是在外游历(泛指)混迹于世间。 - 忆君高语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析: 次御制赐于真人韵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是一首奉皇帝之命而作的诗,献给真人(道士)的。 玉篆金章咏洞真,真中高妙孰能伦? “玉篆”是指印章上的文字。"金章"指的是皇家的印章。“咏”是吟诵,“洞真”指的是道教中的真人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玉印和金章之上吟诵对道教真人的赞美,但谁能比得上真人的境界呢? 这里的“谁”可以理解为“有谁能”
注释: 1. 京师夜坐怀浑沦庵有作寄之:在京城夜晚坐着,思念浑沦庵。浑沦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2. 独坐空庐静可知:独自坐在空荡的房间里,可以感受到宁静的气氛。 3. 江城意味岂如斯:江城的含义和这里的环境有什么不同?这里可能是指江城(杭州)与其他地方(例如山中)的不同。 4. 君看凤实初成处:你看凤凰树刚长出新芽的地方。凤凰树:一种常见的观赏树种,叶子像凤凰的羽毛一样美丽。 5.
注释: 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 应该去到最高的山峰,翘首思念上古的仙人。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 风吹来时有很多柏树的果实,云飘走后清净了嘈杂的尘世。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无处可去,天上的花却自在地绽放在春天。 仙踪欲无着,流俗谩寻津。 —— 想要寻找仙人的踪迹却无法找到,而那些庸俗的人们却徒劳无益地寻找着渡口。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