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子夜夏歌(其二)》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其中“何处复无暑,月出湖水边。泛舟芙蓉里,分明自取莲。”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何处复无暑:这句诗传达的是无论走到哪里,炎热的夏天总是无处不在。这里的“何处复无”可以理解为“哪里没有”,而“暑”则指代炎热的气候或夏季。整句的意思是无论走到哪里,夏天的热气都是无法避免的。 2.
【注释】 子夜:古代诗歌中指夜晚,特指夏夜。夏歌:《子夜四时歌》是乐府诗的名篇,共二十首,每篇四句,每句七个字,都是以季节为题,写不同的事物。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篇。《子夜四时歌》中的“子夜”泛指夜间,包括夏、冬、秋、春四季。 含桃:又名木桃,即桃之未熟者。畏恐:害怕。 空条:比喻没有结果或希望的事情。谁复盼:谁还能盼望。 赏析: 《子夜四时歌》是乐府古诗之一,属于汉代民歌
【注释】: 子夜秋歌 其三:指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四时歌·秋歌》,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露井冻银床,秋风生桐树:井水结冰,像一张银色的床;风吹动桐树,发出阵阵响声。任吹桐花飞,莫吹梧子去:任由桐花飘落,不要吹走梧桐上的果实。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所作,表现了他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以“秋”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了秋天的景色美
注释: 子夜冬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华茵:华丽之地毯。 倚重:倚靠;依靠。 璇房:美玉砌成的房舍或宫殿。 卷罗幕:收起帘幕。 惊见:突然看到。 雪花飞:指飘洒的雪花像飞舞一样。 谓是:说是;认为……是。 杨花落:即柳絮随风飘落,比喻雪花飘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一个场景,诗人在炉火旁靠着华丽的地毯,看着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注释:万里之上覆盖着寒冷的云,千林之间飘落着素洁的雪花。此时为欢心所动却愁绪满腔,内心如同炎炎三伏天一般炽热。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子夜四时歌》之一。全诗描绘了冬季的景象,通过“覆寒云、飞素雪”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严寒和白雪皑皑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欢乐与忧愁。首句写冬景,次句写冬感,最后两句抒发了冬夜中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感
【注释】 夜:夜晚。砧:捣衣石,用来捶打衣服以使平整。白露:秋季的露水。清砧:明亮的砧石,指秋天的晚上。乱心曲:扰乱人的心意。 【赏析】 这首小诗写秋夜妇女捣衣的情景。开头两句,写秋凉月明之夜,砧声在静夜中显得特别清脆。第三句“不敢”,是说由于砧声太响,自己怕惊着丈夫而不敢去捶击。第四句“捣衣”,是说妇女们为了不打扰丈夫休息,所以捣衣的声音很轻,甚至有些凌乱。 诗的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写人
【注释】 子夜: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秋:秋季。空阶:无人居住的台阶。促织:蟋蟀,又名“促织”。何烈:多么响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怀人的小诗。首句写深秋的夜晚,严霜覆盖了空寂的台阶,而蟋蟀的叫声又是多么响亮。第二句写夜深人静,没有说话的人,只有诗人一人在月下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子夜歌·相逢不须臾(其一) 相逢不须臾,相看长脉脉。 木末采芙蓉,莲子何由得。 注释: - 这首诗描写了青年男女在夜晚相遇的情景,他们相互凝视,脉脉含情。 - “相逢不须臾”意为相遇的时间很短促,没有过多交流就匆匆分开。 - “相看长脉脉”形容两人长时间凝视对方,眼中充满深情。 - “木末采芙蓉”描绘了采摘芙蓉花的场景,芙蓉是一种美丽的花卉。 - “莲子何由得”表达了女子的疑惑
【注释】:1.子夜歌:乐府诗题,属于吴声歌曲。2.侬:你。3.水中石:指像水一样柔软的东西。4.波至亦累累:水波到来时,石也随着波浪起伏,好像石上长满了小疙瘩一般。5.欢:欢乐。6.陌:田间小路。7.尘:尘土。8.左右:周围。9.从风:随风飘动。 【赏析一】:这首诗描写了石头在水波中荡漾,以及随波逐流的欢乐情绪。诗中的“侬”是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我”。全诗以石头和欢乐为主题
子夜春歌其四 正及春花时,采芳步华薄。春风复无情,又欲吹花落。 注释: 正及春花时,采集春天的花朵。 步华薄(huá bó):漫步在华丽的宫墙之上,享受着春天的美景。 春风复无情,再次吹散了花儿的花瓣。 又欲吹花落:春风又一次无情地吹走了美丽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诗中的“正及春花时”,意味着正当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