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前溪其二: 前溪何潺潺,花流逐水去。 侬欲使花还,不能使水住。 译文: 清澈的前溪水流潺潺流淌,花儿随着流水飘散。我希望能留住这些花儿,但又不能让流水停下不向前流。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遗憾。首句“前溪何潺潺”,直接点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悠扬的溪流画面,给人以静谧之感。次句“花流逐水去”则转折进入主题,通过“花流”与“水去”的对比,揭示了时间易逝、美好不再的无奈
上声一何悲,柱促弦欲绝。 【注释】:上平声的第三韵是“悲”,这里指悲伤之情;“柱”是古乐器的一种,此处指琴柱;“弦”是古乐器的弓或马尾所系之物,指琴弦;“欲绝”是快要断掉的意思。【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忧伤、孤独之情的诗。首句“上声一何悲”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悲伤和哀愁。第二句“柱促弦欲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琴弦被拉得急促,仿佛即将断裂一般
碧玉歌其一 碧玉好颜色,故是小家女。 笑倚金绣屏,不解挑郎语。 注释: 碧玉:指美女。 碧玉好颜色:比喻女子美丽动人。 碧玉色:指青绿色,这里泛指女子的美貌。 好颜色:形容女子美丽。 故是小家女:意思是这个女子出身卑微。 小家女:指出身低微的女子。 笑倚金绣屏:笑盈盈地靠在装饰精美的屏风上。 金绣屏:用金子和锦绣制成的屏风,象征着富贵。 不知挑郎语:不知道如何向情人表白心意。挑:挑逗,引诱;语
注释: 郎:男子。从前溪去,不向前溪返。水流无浅深,人心有近远。 赏析: 《前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以流水为喻,借“水”和“人心”的对比来表现人生哲理。 “郎从前溪去,不向前溪返。”意思是说,男子以前溪而去,不会像女子一样返回到前溪。这一句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即人应该勇往直前,不要留恋过去,要敢于面对未知的未来。同时,也暗示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注释:十五岁的少女,肌肤如美玉般白皙透明;细嫩的秀发不足一尺长。梳妆打扮后,站在镜子前,背影美丽动人,令人心动。 赏析:本诗描写了一个少女的美貌和柔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少女深深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及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和识记,同时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有一定的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忆欢不能寐,中夜涕纵横。”意思是:回想欢乐的时光却不能入眠,半夜里泪水纵横。这两句诗是诗人回忆过去欢乐时光而无法入睡,半夜醒来泪水纵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注释】 木叶:树叶。欲黄:已黄。西风:秋风,借指秋季。作:起。郎:对男子的称呼。上声:一种曲调名。闻:听见。上声:一种曲调名。泪:泪水。落:落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思的诗,诗人以“木叶”为线索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开头两句写树叶已经变黄了,不用等到秋风的到来,就自然地变黄了。这两句是说,秋天来临,树叶自然会变黄,不必等待秋风的吹拂,它自然就会飘零下来,所以诗人感叹:“不待西风作”
【译文】 岱宗山在海中崛起,西塞中条路是去处。 东南数峰青色未了,凌波欲涉长河去。 似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 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 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 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 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 悬圃亦已碎,群玉亦已颠。 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不复返。 世人谁者叱群羊,坐看蹄角生苔藓。 人行石中何盘珊,十步九折穿嵌岩。 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
注释: 子夜冬歌 其一 朔风吹北林,玄冰结远岸。 君心非松柏,岁寒那不变。 译文: 北风如刀割般地吹过寒冷的树林,远处的岸边被冰雪覆盖。 你的心意并不像松树和柏树那样坚韧不拔,即使在严寒中也不会改变。 赏析: 《子夜四时歌》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之一,共四十二首,其中“子夜歌”为其中的第一组,共有八首。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朔风吹北林,玄冰结远岸”,描绘了一幅北风呼啸、大地一片银白的景象
【注释】 子夜:古代诗歌中指夜晚,特指夏夜。夏歌:《子夜四时歌》是乐府诗的名篇,共二十首,每篇四句,每句七个字,都是以季节为题,写不同的事物。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篇。《子夜四时歌》中的“子夜”泛指夜间,包括夏、冬、秋、春四季。 含桃:又名木桃,即桃之未熟者。畏恐:害怕。 空条:比喻没有结果或希望的事情。谁复盼:谁还能盼望。 赏析: 《子夜四时歌》是乐府古诗之一,属于汉代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