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妙明绝思,廓静无涯。 智空三际,性融二仪。 借功光历历,借伴老垂垂。 文彩纵横成底事,机头初不挂梭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禅人并化主写真的诗,通过描绘禅人的风采和禅道的境界,表达了对禅人并化主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妙明绝思,廓静无涯”,描绘了禅人的心境。妙明是指智慧的光芒,绝思是指超越世俗的思考,廓静无涯则形容其心境广阔而宁静。 第二句“智空三际,性融二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全诗分为三部分,分别描绘了僧人的形象、内心世界以及修行的境界。每句诗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内涵,以下是逐句的译文及注释: 1. 须发老而覆霜,心念净而发光。(形容僧人的容貌) 注释:须发(胡须和头发)因岁月流逝而显得衰老,如同覆盖在身上的霜一般;内心清净无垢,仿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 妙照混三世,幽灵空十方。(描述僧人的智慧) 注释:佛法的智慧能够涵盖过去
劫壶廓空,一句圆通。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壶的外形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达到了“圆通”的境界。 苔生玉殿,体露金风。 这句诗意味着:苔藓生长在玉石制成的殿堂上,身体散发着金色的光辉。 妙尽不知处,光回还借功。 这句诗的意思是:其精妙之处无法言说,而光芒的反射却能借用外界的光来显示。 鉴像之缘而妙触非受,谷神之应而随呼不穷。 这句诗意思是:当镜子和佛像相互照应时,能够产生奇妙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此题考核选择重要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诗句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本题中,“颠毛衰薄,春山雪作”意思是头发花白、稀疏,如同春天的山色被雪覆盖。“胸襟疏豁”“海门潮落”意思是心胸开阔豁达,海门潮水退去。这两句写自己的形象:头发花白,像冬天山上的雪景一样
这是一首佛教诗,赞美了禅宗的修行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非默而默,不言而言。 - 注释:不是沉默不语,而是内心无声却能传达深远意义。 - 译文:这不是沉默不语,而是内心的声音虽无声音却能表达深奥的意义。 2. 凿混沌朴,决昆仑源。 - 注释:打破混沌初开的状态,挖掘出昆仑山的源头。 - 译文:破除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挖掘出昆仑山的源头。 3. 万像总持句,诸尘三昧门。 - 注释
了了智空,闲闲色融。 注释:了了,指明了一切的真相;闲闲,形容心境悠闲自在。色融,指色彩和谐自然融合。 译文:了了智空,心境悠然自得,色彩自然和谐。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禅人写真求赞时所表现的心态和境界。了了智空,表明禅人对一切都有透彻的了解,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闲闲色融,则进一步强调了禅人心境的宁静与和谐,他的画作色彩自然、和谐,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 第二句 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
【注释】 默默道游,灵灵破幽。 默默:静默无声的样子。灵灵:活泼生动的样子。破幽:突破寂静的包围。 斗魁光转夜,河汉气澄秋。 斗魁:北斗七星中第一颗星斗,又名天枢。河汉:银河。气澄秋:秋天的天空清朗。 入世随流,门庭甚休。 入世:进入世间。随流:顺从世俗。休:安闲。 青鞋蹈雨俱胝老,放浪风烟百草头。 青鞋:黑色布鞋。俱胝(qúdū):黑色皮肤。放浪:无拘无束的样子,指不拘于礼法。风烟:指自然风光
青天无涯,白云不羁。 流水抱山转,征人踏月归。 应以比丘得度者,个般形像对来机。 注释:青天没有边际,白云自在飞扬。江水环绕着群山旋转,征人踏上月光归来。应当以那些已经获得解脱的僧人作为榜样,让他们的形象和仪轨显现出来,启示后人。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颂赞佛教高僧之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高僧们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同时通过“个般形像对来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形象和仪轨的崇敬之情。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野云半肩,寒雪一颠。 野云:指野外的云雾。半肩,一半。寒雪,指冬天的雪。一颠,指山顶。 2. 海树珊瑚月,岩松琥珀年。 海树:指海边的树木或珊瑚。珊瑚月,形容月光如珊瑚般美丽。岩松:指岩石上的松树。琥珀年:琥珀,一种古老的树脂化石,这里形容岁月。 3. 眼合觅不见祖,心空初不留禅。 眼合:闭上眼睛。觅不见祖,意思是找不到佛祖的影子,因为佛祖已经不在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二十三 心心无住,了了有据。 河汉横秋,斗柄濡露。 须菩提坐禅,憍尸迦雨华。 蚌含明月兔怀胎,勘破少林传底句。 译文: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二十三 禅宗的僧人和主公都在这里祈求佛祖的加持。 注释: - 禅人:禅宗的僧人。 - 并化主:即佛教中的主公或护法神。 - 写真:描绘佛像或肖像画。 - 求赞:祈求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