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是一首赞美禅宗僧人化俗为佛,以书法艺术表现其精神风貌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发雪毵毵:形容头发如雪一样白。这里用来形容僧人的头发洁白而蓬松。 - 关键词:发雪、毵毵(蓬松的样子) 2. 心老憨憨:形容内心宁静、淳朴无邪。 - 关键词:心老、憨憨(纯朴、不矫揉造作) 3. 指南话北:指南针指向北方,比喻明确的方向或目标。 - 关键词:指南、话北(导航或定位) 4. 破二作三
这是一首写意诗,以画禅人的形象,来赞颂他的佛性。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下面是对各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得一尺 - 表示达到某种境界或标准。 行得一尺 - 表示行动也符合这种要求。 身非肉团 - 指身体不是由肉体组成,即超脱了肉身。 心如墙壁 - 形容内心坚固,如同墙壁般坚实。 用光眉十方 - 用光明照亮眉毛所覆盖的十方世界,象征智慧和悟性。 照世眼双碧 - 眼睛明亮如双碧色宝石
【注释】 法:指佛教的教义、教理。禅:禅宗的别称。化主:僧团中的首领。写真求赞:即“写真赞”,是唐时的一种绘画,以佛像或人物画为题材,并加以题赞。三百三十:即三十二赞。南日蜀葵向:蜀葵向南生长,这里借指南方。北风胡马嘶:胡马向北奔驰。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僧人惠能禅师所作的一首《阿弥陀经》偈颂之一,其内容为赞美阿弥陀佛,颂扬佛法无边。惠能禅师在长安弘福寺宣讲《阿弥陀经》
【注释】 垂:垂下;须发:指头发和胡须。垂老之姿:形容年迈的外貌。 渊默:深沉沉默。 耳口:耳朵和嘴巴。 秋高河影阔:秋天的夜晚,银河映照在辽阔的河面上。 答呼若谷神之应:应答如山谷之神。 对事得珠色之随:处理事务时,像珍珠一样洁白无瑕。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禅僧写真的诗。 首句“垂老之姿”,即描写了禅人年老体衰的容貌。这里用“垂老”二字,既点出了禅人的年纪已大,又暗示他一生修行,淡泊名利
注释: 规圆矩方,凫短鹤长。 规圆矩方:规是圆形的,矩是方形的,比喻人的相貌端正。凫短鹤长:比喻人的相貌奇特、不寻常。 落日烟村牧笛,平湖月夜鱼榔。 落日烟村: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牧笛:放牧归来时吹奏的笛声。平湖月夜:月光下的湖面如镜,泛着银光。鱼榔:渔船上敲击鱼叉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画卷
注释:年老体衰,已经侵扰了我的身心。 霜白的须发像雪一般,春天仍然很浅;山壑中的眼瞳和岩石上的眉毛,秋天却更深。 赏析: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中老去的形象,表现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以“霜须雪发春犹浅,壑眼岩眉秋更深”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衰老而又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表现出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所抱持的态度与信念。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令人感动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禅人并化主写真的诗。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年齿垂垂,须发丝丝。 岁月渐长,鬓边白发点点如丝。 月寒无影树,春在未萌枝。 月光之下,树木影子稀疏,春天的生机尚未萌发。 得失折肱塞人马,输赢烂柯樵子棋。 生活中,得失成败往往令人疲惫不堪,就如同折断手臂,困住马匹,让人心力交瘁;而胜负如同棋子在棋盘上翻转,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示现威仪而不起灭尽之定,不由心念而自然圆明之知
注释: 禅人:指和尚。化主:指主持佛教仪式的人。写真:即画像。 学绝:学问已经断绝。与邻:与佛门为邻。名生:名声产生。实宾:实际是客。 老倒:形容年岁大,体弱多病。住山人:住在山林里的人。拄杖:手拿拐杖。二升米:古代容量单位,一升为二合(10钱),故二升米为四钱银两。虚空:佛经中常用来比喻法性空无的概念。十方: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身:指佛性或本性。
【注释】 内非可形:指内中不是可以形象的。外还绝称:指外部没有可以比拟的。妙圆一句,通变诸乘:指“妙圆”一句话,能变化各种教乘。混十界心而静其念,吞三世佛而空其膺:意谓把十界的心境搅乱了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意念清静下来;把自己当成了三世的佛陀然后才能使心胸空明无物。真机了了,祖意绳绳:意谓真谛是清清楚楚的,祖师的意志是绵绵不断的。偏去正来兮闲闲受用,圆规方矩兮恰恰相应:意谓偏正相离而又相得益彰。
注释: 相承次第,皮肉骨髓。 形分古佛家,气出阿祖鼻。 一根源既还,三昧尘全起。 坦坦荡荡平等心,炜炜煌煌自然智。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以禅宗为题材,创作了一首赞颂禅僧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禅僧的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相承次第,皮肉骨髓”。这里指的是禅僧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佛教教义的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在佛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