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之姿,须发如丝。
渊默之味,耳口无疵。
秋高河影阔,露冷月行迟。
答呼若谷神之应,对事得珠色之随。

【注释】

垂:垂下;须发:指头发和胡须。垂老之姿:形容年迈的外貌。

渊默:深沉沉默。

耳口:耳朵和嘴巴。

秋高河影阔:秋天的夜晚,银河映照在辽阔的河面上。

答呼若谷神之应:应答如山谷之神。

对事得珠色之随:处理事务时,像珍珠一样洁白无瑕。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禅僧写真的诗。

首句“垂老之姿”,即描写了禅人年老体衰的容貌。这里用“垂老”二字,既点出了禅人的年纪已大,又暗示他一生修行,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次句“须发如丝”,是对禅人容貌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须发”指的是他的胡须和头发,而“如丝”则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细长柔顺的特点。这既是对禅人外貌的赞美,也是对他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人格特质的体现。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渊默之味”,既形容了禅人沉静寡言的性格,也暗含了他深藏不露的智慧。至于“耳口无疵”,则是说他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得当,没有瑕疵。这既体现了禅人的道德品质,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五、六两句则是对禅人写真技艺的赞美。“秋高河影阔,露冷月行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诗人通过对月光、露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禅人写真技艺的赞赏之情。他认为禅人能够捕捉到大自然的精髓,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画作中,使之成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佳作。

最后两句“答呼若谷神之应,对事得珠色之随。”则进一步升华了对禅人写真技艺的赞誉。这里的“谷神之应”指的是自然界万物与神灵之间的感应,而“珠色之随”则是说禅人的画作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光彩照人。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禅人写真技艺的极高评价。同时,这也揭示了禅人画作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美绝伦的原因——他不仅具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具备一颗善良、宽容的心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