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兀坐涧阴:独自坐着在山涧的阴暗处。 - 潭空月沉:潭水清澈,月光倒映其中。 - 三乘乘外:三种修行(禅定、般若、禅慧)超越了世间法的束缚。 - 一印印心: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内心的冥想来达到佛性。 - 师子循行师子吼:狮子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 旃檀围绕旃檀林:旃檀树围绕着一个园林。 - 诸尘说法诸尘听
【注释】 说:通假字,“说”同“悦”。豁:通畅。宗:指佛门。活:灵活。师座:佛门中的座位。劫壶:指和尚的木鱼。烂柯山:在今浙江省丽水市西南,相传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奕,至日暮方归,斧柄已烂为柯,后称此山为烂柯山。了无机:指心无杂念。百草头边:指一切草木之上。卓:突出。 【赏析】 这首诗是颂扬禅僧之悟性与悟道之高超,其诗作风格清新隽永。 一、二句写禅师悟道之深。通,通晓;豁,通明、透彻。宗
注释: 性了有馀,体含太虚。 性:本性、本质 了:完全 有馀:充足 体:本体 含:包含 太虚:虚空 心空历历,道契如如。 心空:心境空虚 历历:清晰可见 道契:与道相合 如如:真实不虚 答响神居谷,随缘井觑驴。 答响:应声 神居谷:形容声音高远而清亮,仿佛神明居住的地方 随缘:顺应缘分 井觑驴:形容观察事物时非常仔细和准确 向道尘尘住三昧,何妨触处卷而舒。 向道:追求道 尘尘:指世间纷扰 住三昧
【注释】 烟苍苍兮白鸟飞:烟雾茫茫,白鸟飞翔。 水茫茫兮金鳞嬉:水面茫茫,金鱼在水中嬉戏。 空杳杳兮智不知:空旷无边,智慧却无从得知。 觉冥冥兮性所宜:感觉模糊不清,这是本性的适宜。 包万像而括二仪:包容万象,囊括天地。 彻三际而周四维:穿透三个世界,涵盖四方。 影象累累,品类差差:形象和种类众多。 发挥元自我,点化更由谁:发挥自己的原始本质,这种变化又是谁能够做到的呢? 方之则矩,圆之则规
【注释】 形容老癯:形容身体干瘦而多皱纹。 须发雪敷:胡须和头发像白雪一样洁白。 体明千劫眼,性静万机枢:指禅人的本性清明通达,不为外物所动。 变通:灵活机动。 伎俩:本领、技巧。 一指头:禅宗中一个指头即能表示一切法的神通。 百草俱胝俱:指修行者对万物皆平等,无分别心,不执着任何事物。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一位禅师的诗。禅师以“一指头”神通著称,所以称其为“一指头禅主”
默学少林,静全本心。 - 默学:不张扬自己的学问。 - 静全本心: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粹。 幽灵绝待,虚明自任。 - 幽灵绝待:形容内心清空,没有任何杂念。 - 虚明自任:心灵清明,自我负责。 玉线金针世家事,鸾胶凤弦山水音。 - 玉线金针:用玉石和金线做针,比喻技艺高超。 - 鸾胶凤弦:用鸾鸟的尾巴和凤凰的羽毛制成的琴弦。 - 山水音:自然的声音,如山泉潺潺,风吹树叶沙沙声。 随方善应
其离而入,其微而出。 【注释】:离开世间进入空灵境界的佛祖形象;佛祖的形象虽细微却能从虚空中显现。 【赏析】:“其”是“佛”。 一弹指响楼阁开,身现门门千百亿。 【注释】:在极短的时间内(弹指之间),佛祖的形象就从楼阁中出现,他的身体显现在无数座楼阁之中,像千千万万座楼阁一样。 【赏析】:佛祖的形象是无形无质的,但当他出现时却有形有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祖现身的神奇场面。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
【注释】 巍巍堂堂,:形容人非常高大。智不可量:智力是无法估量的。炜炜煌煌,:形容光芒四射。静自然光:静止时自然发光。松老西山雪,河明北斗霜:形容松树经年不凋,山上的雪和天上的月亮一样清亮;河水在寒冷的北风里结冰,像北斗星的光芒一样明亮。用之而行,舍之而藏:使用它时可以行走天下,不用时把它收藏起来。深林之晦三眠茧(mái):指蚕吐丝成茧,经过三个晚上才能变成蛾。绕指之柔百炼刚
【注】: 1. 禅人并化主:即僧众,化主即和尚。 2. 默成用密:意指禅宗的默照(观照)之术。 3. 智空理得:意指禅宗的悟理之道。 4. 历代祖心选同科:历代宗师的心志都选择了相同的法门,也就是禅宗。 5. 三世佛口闲挂壁:三尊佛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口诀都在墙上挂着。 【译文】 默默无闻地运用秘密的禅宗功夫,悟道之理自然可得。 历代宗师的心志都选择了相同的法门
【注释】 1. 癯(QU )形老残:形容人瘦削枯槁,老态龙钟的样子。 2. 孤节岁寒:指人的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 3. 髑髅眼:佛教语,指佛祖的法眼,能洞察一切。 4. 赤肉团:佛教语,指阿罗汉肉团,比喻修行有成者的身体。 5. 六街三市:泛指繁华热闹的地方,借指尘世。 6. 相唤门门尽是檀(tán 檀木):意思是到处都在烧香拜佛,到处都有寺庙、佛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