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涧阴,潭空月沉。
三乘乘外,一印印心。
师子循行师子吼,旃檀围绕旃檀林。
诸尘说法诸尘听,莫道无人为赏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兀坐涧阴:独自坐着在山涧的阴暗处。
- 潭空月沉:潭水清澈,月光倒映其中。
- 三乘乘外:三种修行(禅定、般若、禅慧)超越了世间法的束缚。
- 一印印心: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内心的冥想来达到佛性。
- 师子循行师子吼:狮子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 旃檀围绕旃檀林:旃檀树围绕着一个园林。
- 诸尘说法诸尘听:对所有世间事物进行教诲。
- 莫道无人为赏音:不要认为只有少数人能够领悟这种美。
译文:
独自坐在山涧的阴暗处,清潭里月亮静静下沉。
超越三乘法(禅定、般若、禅慧),达到内心的宁静。
狮子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旃檀树围绕着园林生长。
所有世间事物都可以进行教诲,不要以为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这种美妙。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晚年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实践。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兀坐涧阴,潭空月沉”描绘了一个人在山涧中的独寂景象,潭水清澈,月光倒映其中,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里的“月沉”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三乘乘外,一印印心”表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理解。他认为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通过冥想达到佛性,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修行方式。
“师子循行师子吼,旃檀围绕旃檀林”则形象地描绘了狮子行走时的声音和旃檀树环绕的园林景象。这些自然元素可能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禅宗修行的比喻。
“诸尘说法诸尘听,莫道无人为赏音”则是对禅宗教义的一种解读。他认为所有的世间事物都是可以传授和倾听的,而不应该认为只有少数人能够领悟这种美。这反映了诗人对平等和包容的态度。
这首诗展现了贾岛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