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了有馀,体含太虚。
心空历历,道契如如。
答响神居谷,随缘井觑驴。
向道尘尘住三昧,何妨触处卷而舒。

注释:

性了有馀,体含太虚。

性:本性、本质

了:完全

有馀:充足

体:本体

含:包含

太虚:虚空

心空历历,道契如如。

心空:心境空虚

历历:清晰可见

道契:与道相合

如如:真实不虚

答响神居谷,随缘井觑驴。

答响:应声

神居谷:形容声音高远而清亮,仿佛神明居住的地方

随缘:顺应缘分

井觑驴:形容观察事物时非常仔细和准确

向道尘尘住三昧,何妨触处卷而舒。

向道:追求道

尘尘:指世间纷扰

住三昧:住持正定的境界

何妨:有何妨害

触处:处处

卷而舒:形容随遇而安,无拘无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修行和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首联“性了有馀,体含太虚。心空历历,道契如如。”意思是人的本性已经足够完美,它的本体就是虚空。内心空旷,对大道的理解就像镜子一样清晰。

颔联“答响神居谷,随缘井觑驴。”形容的是声音高远清澈,如同神明居住在山谷之中;观察事物时非常仔细和准确,如同在井边观看驴子。这两句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专注和敏锐。

颈联“向道尘尘住三昧,何妨触处卷而舒。”意思是追求道的人应该像尘土一样平凡,但能够住持正定的境界,又有什么妨碍呢?随时处所都可以轻松自如。这两句表达了修行者对道的追求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态度。

尾联“卷而舒”指的是随意舒展或收起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随遇而安,无拘无束。整首诗表达了贯休对于修行和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他主张修行者应该追求本性的完美,内心空旷,专注观察事物的真相,同时保持一颗随遇而安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