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即绘画)的诗歌,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想。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雪发霜髭,古岩阿师。 - 雪发:形容头发白得像雪一样。 - 霜髭:形容胡须像霜一样白。 - 古岩阿师:古代的僧人或道士。 坐寒空劫眼,机活用时眉。 - 坐寒空劫眼:形容眼神深邃如同在寒冷的虚空中观察世界。 - 机活用时眉:形容眉毛灵动,随着时机的变化而变化。 文殊靠倒维摩诘
【译文】 白云飘然而来,青山矗立而立。 自己悟到一句禅机,胜过三乘法门。 和气使春意盎然,光明使灯火通明。 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 【注释】 (1)禅人:禅宗僧侣。化主:指佛教中主持教化的菩萨。写真:画像。求赞:求诗或文章。 (2)无根:没有根基,比喻虚无缥缈。青山有棱:青山有棱角。 (3)自得:自己领悟。一句:即一个境界。妙出三乘:即妙出三教,指禅宗、儒家、道家三者的教义。
静之不昏,湛而若存。 动之不浑,用而亡痕。 入见离微之根,出游幻化之门。 赤水之求故罔象而珠得,庖丁之伎乃亡牛而刃奔。 百川碧涨,三月红繁。 海不失于潮信,华自得于春恩。 【注释】 1. 静之不昏:静止时也不昏昧,形容心境清净。 2. 湛而若存:深藏而不露,如同存在一样。 3. 动之不浑:动作敏捷,不留痕迹。 4. 离微之根:指事物的细微之处。 5. 游幻化之门:指事物变化无常。 6. 赤水之求
注释: 1. 痴钝之师,枯槁之姿:痴钝的师父,形容其人迟钝而呆板,没有生气。枯槁的姿,形容其人衰老而无活力。 2. 鼻寒垂涕,眼老生黐:鼻子寒冷而流泪,眼睛衰老而发涩。这两句诗描绘了老者的面部特征和身体状况。 3. 玉怀石而矩,珠养蚌而规:用玉石雕琢出方形或圆形,用珍珠养育蚌壳,使其成为圆形。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赞美了老师的智慧和耐心。 4. 长短华枝春次第,东西波棹月相随:春天里各种树枝长短不一
【注释】 性得渊源:性,本性;渊源,深源。本性得到深源的滋养。 穷通自然:穷通,穷尽和通达。自然,顺其自然的意思。 潭寒龙蜕骨:潭水寒冷,鱼儿脱去鱼鳞,变成龙。形容人经历苦难后,能够超凡脱俗。 松老鹤成仙:松树苍劲挺拔,历经岁月沧桑,而鹤则高洁长寿,成为神仙。 无心白云出岫:无心,无意,无心插柳;出岫,从山谷中露出山来。形容人无心插柳,却有无心插柳之妙。 有应明月浮川:有,有;应,应接;明月
【注释】 须发衰残:指人的鬓角和胡须头发都变得衰老了。 空山:寂静的深山。 眉目清淡:形容人的眉毛、眼睛清秀淡雅。 野水秋还:指秋天的水清澈见底。 一念万年:佛教语,谓“无上正等菩提”是一切众生心中本自有的。 十方三世:即“十方”和“三世”。十方是佛教语,泛称所有世界。三世是佛教用语,佛家所说的时间概念。 翡翠天晴而清虚廓彻:比喻人的心灵像翡翠一样清纯明亮、开阔豁达。 珊瑚海月而光焰波澜
【注释】 劫外游神:佛教语,指出家人的神通。环中契真:佛教语,指佛的圆寂。幽灵自照:佛教语,指如来佛祖的灵光自现。绝学为邻:佛教语,指佛的学问。碧琉璃海:佛教语,指佛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广。赤珊瑚树:佛教语,指佛的法像。长年春:佛教语,指佛的教化如同春天般永恒。专柔一气:佛教语,指佛的修行像水一样柔和。和光同尘:佛教语,指佛的修行像尘埃一样平和。心心不触衲僧事:佛教语,指佛的心不与世俗相接触
【诗句释义】 1. 云无心而不羁:无心而自由,不拘束。 2. 谷有应而相宜:山谷中的声音和呼应,相互适宜。 3. 寂住通感:寂静地居住能感应外界。 4. 圆明了知:圆满明亮地知道。 5. 性汪洋而海有受:本性像大海一样广阔,可以容纳一切。 6. 气突兀而山不移:气息像山峰一样挺拔,坚定不移。 7. 百年身后所须物:百年之后所需之物。 8. 问取南阳忠国师:向南阳的忠诚国师请教。 【译文】
【注释】 衰形老容,瘦竹苍松。 衰老的体态,憔悴的老容。形容人因年老而容颜憔悴、精神不振。也指年华消逝。 野食丹山凤,云吟枯木龙。 在荒凉的山林中吃着红嘴绿毛的凤凰,在云端吟唱的枯树枝上的龙。比喻隐居生活。 对机何似当台镜,扣应恰如随杵钟。 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面,扣击一下就会响;敲击一下大鼓,声音就传得很远。比喻人的才华与品德能被人们所认识和赞誉。 了无一物,还我卢舂。 什么都没有
【诗句释义】 默而不言,辩而不说。 须菩提智慧如虚空般空明,憍尸迦花雨般纷飞飘洒。 再与世间尘嚣分别,何妨机巧中见真锤钳。 自我领悟,古佛同参。 【译文】 默默无言,不发一言,但心中自有一番道理。 须菩提的智慧如同虚空般无边无际,就像华美的春雨纷纷落下。 再次与世俗的纷扰分别,为何不能在机巧中使用斧头和铁钳。 个人自得其乐,古佛与我一同参悟人生真谛。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