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六代祖师画像赞 二祖大祖禅师 立雪齐腰,求法断臂。 有志忘诸躯,无心契诸己。 了了常知,其知密微。 妙不借口,的自传衣。 全功归父底时节,拈转虚空绝所依。 注释: 1. 六代祖师画像赞:这是一首描绘禅宗祖师形象的诗歌。 2. 二祖大祖禅师:这是对禅宗二祖和三祖的尊称,他们被认为在禅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3. 立雪齐腰:形容禅师们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形象。 4. 求法断臂
六代祖师画像赞 四祖大医禅师 授屈眴衣,秉毗卢印。 师坐西山,名称东震。 蜂服之粉兮春蜜之滋,蚌肠之珠兮夜蟾之孕。 远气呈祥,灵枝发旁。 牛头接得融居士,华鸟不来庵外忙。 译文: 我被授予了六代祖师的服饰和毗卢印,坐在西山,名字如同东方的震动。 蜜蜂般地服用着药粉,就像春天的甘甜;蚌中的珍珠就像夜晚的月亮孕育着生命。 远处的气息呈现出吉祥,树枝上生长出新的枝叶。 像牛头那样得到融通的人
芙蓉之枝,丹山之儿。 芙蓉,又称荷花,常被用来比喻清纯、高雅的人或事物。丹山,古代对帝王的代称,这里指尊贵的人士。这句诗描绘了一位高贵之人的形象。 一丝联自信,三昧约谁知。 一丝,形容自信的程度。三昧,佛教用语,意为“禅定”,表示一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珊瑚寒月堕影,琥珀老松流滋。 珊瑚,一种美丽的石头,常被用来比喻珍贵、美丽的事物
【注释】 薄:轻,淡。固保义,即张薄固。《宋书·王僧达传》:“僧达有才学,而颇涉玄言,为当时所讥。”张薄固是王僧达的字。真赞,即《真赞》诗。“灵灵”句:指佛像的眉目清朗,神情自然。 “眉毛低”句:《法华经》中,佛说阿难比丘,见佛时眉间白毫皆生,因知佛来。“鼻孔直”句:谓佛之鼻直如柱,不偏不倚,正似人中。 “千华上”三句:谓佛之顶上有一华光,此为诸佛庄严之相。何须,不必;问:求。 “一微尘”二句
【注释】: 1. 禅人写真求赞:这是一首题画诗。禅宗僧人写自己的肖像以请他人作诗,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风气。“求赞”就是请别人作诗来赞美。 2. 其八十三:这首诗是作者为一幅水墨画所写的题画诗。 3. 且道是何面觜(zhǐ):暂且说它是什么样子的面容。觜,指面部。 4. 刚地无风浪起:刚地,犹言刚正。无风浪起,即没有风波。比喻心境平和,不生妄念。 5. 默默闲自照心:默默,静默。闲,闲暇。照心
【注释】 野云情态闲:野云悠闲自在,没有拘束。 秋山风骨瘦:形容山的骨骼在秋天显得格外清瘦。 真照也默默而灵:真照指佛像,默默而灵表示佛像静静地在那里,却有灵性。 湛存也绵绵而寿:湛存指佛教中“湛然”之意,表示佛理深奥难尽,绵延不绝,绵绵而寿意味着佛道可以延续长久。 圆蒲曲木兮清白传家:圆蒲曲木指佛教中的“菩提树”,象征佛的智慧,清白传家表示佛的智慧可以传给后代。 老鹤苍松兮岁寒去就
【注释】: 1. 虚而通,用而冲。:指佛家讲究的虚空无物之道理。虚是空的意思,通是通达的意思,用是运用,冲是冲和的意思。 2. 默游量外,直照环中:默即静默,无声无息;游即遨游,漫游。量外,指超脱于世俗之外。环中,指圆心处,即宇宙中心。 3. 云水一身瘠:云水一身瘦,形容清贫。 4. 点指识渠侬:点指,用手指指点;识渠侬,意思是认识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禅人写真求赞的赞美之作
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真赞 唇口能缄,眉目如笑。 应外而冲,虚中而照。 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 注释: 1. 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真赞:这是对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的赞美之词。乌墩密印大师仁公,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法嗣之一,他在禅宗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对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的形象描绘,赞美他的智慧、慈悲和修行成就。 2. 唇口能缄:形容人说话谨慎,不会随意泄露自己的秘密或想法。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诗后》。全诗分为三组,每句四字,共七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双目寒青,秋水冷冷。(眼睛如冰霜般寒冷,秋水清澈而冷。) 注释:寒青,形容眼神冷峻、锐利。秋水,指清冽的水,常用来形容人的眼眸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2. 半颠衰白,春雪星星。(头发半白,像春天下的雪花那样细小。) 注释:半颠衰白,形容人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仍然保持着一种优雅的姿态。春雪星星
注释: 1. 鹤老松孤:指人老了,身体消瘦。 2. 泉寒石癯:泉水寒冷,石头憔悴。形容环境艰苦。 3. 镜之对像:镜子的反映。比喻人的肖像或形象。 4. 谷之答呼:山谷的回声。比喻自然的声音。 5. 万缘杂错:指各种纷纭复杂的事物。 6. 一点灵明:一点灵性。指人的本性、良知。 7. 湛存妙应:湛然存在,妙用无穷。形容佛教禅宗中的一种境界。 8. 机轮活枢:机轮运转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