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口能缄,眉目如笑。
应外而冲,虚中而照。
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
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真赞
唇口能缄,眉目如笑。
应外而冲,虚中而照。
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
注释:
- 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真赞:这是对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的赞美之词。乌墩密印大师仁公,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法嗣之一,他在禅宗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对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的形象描绘,赞美他的智慧、慈悲和修行成就。
- 唇口能缄:形容人说话谨慎,不会随意泄露自己的秘密或想法。
- 眉目如笑: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温和、愉悦,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
- 应外而冲,虚中而照:形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丰富、深邃,能够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同时,也表达了这个人内心的光明与智慧,能够在内心世界中照亮前行的道路。
- 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修行中的高深境界。全身放下,意味着放下所有的执着和烦恼,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一点独灵,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核心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常了了,表示这种状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的形象描绘,赞美了他的智慧、慈悲和修行成就。诗中的“唇口能缄”和“眉目如笑”,形象地描绘出了他谦逊、友善的性格特点。而“应外而冲,虚中而照”,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光明与智慧,能够在面对外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最后两句,“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更是点明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即达到内心的超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禅宗的智慧,又表达了诗人对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