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似与不似,毫釐千里。 真与不真,大方一尘。 理无生兮如梦事,妙不死也如谷神。 彻见渊源方是我,了知变态无别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禅人写真求赞的诗。诗中通过描写禅人的写真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表达了诗人对禅人写真艺术的高度赞赏。 首句“似与不似,毫釐千里。”意为,禅人的写真作品既有似与不似之妙,又达到了毫釐千里的境界。这里的“毫釐”是指非常微小的距离,而“千里”则表示这种距离之远
【注释】 1 禅人:僧人。2 求赞:请人题写诗文。3 其十五:这是第15首。4 画得似谁:形容画像很像谁。5 胡床:古代的一种轻便坐具。6 黪衣:黑色的衣服。7 默游仿佛:默默的想象,好像看见了什么。8 去就:指离去和归来。9 洞山:山名,位于今江西上饶一带。10 锦开缝:用锦缎做的衣服。11 云岩:山名,在今江西铅山。12 绢下机:织布时用丝线穿过经轴,叫“下机”,这里说用丝线穿过经轴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枯坐清严,真宗剧谈。 枯坐在禅房中清静严肃,与佛性无异;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努力修行就能成佛,所以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大乘佛教认为,只有通过口诵、手执经文、心忆等方法,才能悟到佛理。因此,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主张“顿悟”和“即心即佛”。 一明无异相,万化是同参。 在禅宗的“一念顿悟”思想下,万物都是平等无二的,都是佛性的表现。因此,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兴辩长老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长芦驾浪,只履西归。(“长芦”指的是长江,“驾浪”表示船只在江上航行。) 译文:长江上的船只乘风破浪,只留下一只鞋子返回西方。 关键词:长芦(长江)、驾浪、西归(返回西方)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长江上的船只乘风破浪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冒险生活的向往。同时
【注释】 ①禅人:佛教禅宗修行者。写真:照相。权名:暂且的名声、名义。住持:寺院主持。②钳口:闭口不言,不说话。伸眉:展颜大笑。③河空月转:月亮在水中映照出倒影。④寂寥无象:寂寞得没有一点踪迹。⑤雨霁天垂:雨过天晴,天空低垂。 【赏析】 此诗是作者给一位禅师写赞时写的一组偈语。诗人以禅宗修行者的口吻,对其外貌及生活进行了描述。 首联“床倚杖藜,权名住持。”描绘了禅人的住处,床旁有一根拐杖
注释:在胡床上坐着,静静地唱着只个虚空的歌啊,宇宙万物和谐地回应着。 道契环中有智慧的游子,言满天下无口过。 赏析:此诗为禅诗。诗人以“空”为禅家要旨,以“空”为佛家之旨。此诗首二句写坐禅时心境。“寒”“卓”,形容坐禅时的静定之境,而这种境界又与“虚空”相融通。“只个虚空”即“只此虚空”。诗人用“虚空”二字,既形容心境之宁静,也表现了禅宗的“即心即佛”、“不立文字”的思想
【注释】 1. 默默家风:默默地继承着家族的风气。2. 云摩霁空:云雾在天空中弥漫,像被风吹动。3. 露月夜爽:月光下清凉舒适。4. 天水秋同:天空和秋天一样高远、清澈。5. 我道骨头穷:我认为这个人骨相不好。6. 华须凝粉蜂房蜜:胡须如同蜂蜜凝结。7. 桂毂流魂犀角通:车轮滚动如同灵魂流动,犀牛角穿透了物体。8.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人物肖像画。前四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注释】 1. 禅人:僧人。求赞:向人索求赞美之词。 2. 传真:传神,即写真。指陈:陈述。 3. 性月不夜:本性如月亮一样皎洁明亮,不会因时日而变暗。 4. 心华:内心的美好。长春:长久繁荣昌盛。 5. 净有容兮海印:清净的容颜,就像海底的珊瑚。 6. 应无爽兮谷神:“谷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名,这里指“海神”。 7. 觌面相呈讳不得:当面展现美好的面容,却不敢直接说出其美。 8.
``` 古涧退潦,寒林著秋。山空云自在,水净月相投。 向道底心非世用,更嫌何处不风流。 注释: - 古涧:古老的小溪。 - 退潦:退去的积水,也指退去的水潦。 - 寒林:指秋天的树林。 - 著:显现。 - 山空:山间空旷。 - 云自在:云朵自由自在地飘荡。 - 水净:水面清澈见底。 - 月相投:月亮与水面相映成趣。 - 向道:追求道义。 - 底:这里用作代词,相当于“它”(指道)。 - 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