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长芦:地名,在今山东昌邑县。了师兄:指了然法师。了然法澄上人,俗姓王,名无为,字了然。师号“长芦了”。 “傲雪”二句:形容松树的高大挺拔,像高士一样傲然独立,云石的清瘦,如仙家遗物,空灵脱俗。 “妙存”二句:谓了然师虽能洞察一切,却并不占有什么,他的禅机,如同月色一样皎洁明净。 “万象”二句:万物无法逃过佛祖印可,众色无法染污佛光之珠。 “金鸡”二句:形容清晨鸡鸣时分寒气已消,曙光初照
【注释】 ①禅人:僧人。写真:画像。②对云水:指面对青山绿水。③展:显露,表现。④梦鹤卧寒:梦中见白鹤睡在寒冷的雪地里。⑤月魂泣露:指嫦娥奔月的故事。⑥冥鸿:传说中乘风飞向远方的大雁。⑦秋色摩空:形容秋天景色辽阔无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写真求赞的方式,赞美了一位僧人的外貌和气质。首句“情闲口快”,描写出这位僧人悠闲自得、说话直爽的性格;次句“眼深鼻隆”,则描绘出他目光敏锐
【注释】 槁寒:指枯木。初、未:都作“才”讲。神游:指禅定。百草头边:指佛经中所说的百草头。兴化事:指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自然:天然,自成。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禅宗诗。首句以枯树不展家风为喻来写禅人不张扬自己,第二句以禅人神游透空来写禅人心境超脱。第三句用百草头边兴教化人,第四句写禅人的心境如天然秋色。此诗的意境幽深玄妙,语言简洁,耐人寻味
【注释】 首座:指僧人。于:从,向。松石间:山石间。 默默:寂静无声。 倚杖:手执拐杖。沉沉:形容心情忧郁的样子。 应:顺,随,意指不须人为的推动。 湛:深。玉井:美玉砌成的井,这里代指清心寡欲的修行境界。 诸尘:各种杂念。无寄:没有寄托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写了一位高僧在山水之间,静坐沉思的情景。诗人用“孤”字来形容这位高僧,表现出他的孤僻、清高和超脱世俗的性格。
黄瘦厌厌,风规冷严。 万机闲暇,一味清恬。 注释:形容人的面色黄瘦而显得懒散,风度高洁而显得庄重严肃。指一切杂事都放下了,心情宁静悠闲。 心宗提简默,手段扫廉纤。 岁寒不变兮虚怀若竹,道妙难传兮有口如钳。 译文:内心遵循着简约和淡泊的原则,行为上追求廉洁和纤细。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改变,就像空心竹子一样坚韧。领悟到了道家的微妙之处,但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自赞的诗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宝峰照和尚真赞 山被云覆盖,水怀月照耀。 照彻身体前,湛存身后处。 机头微分,针鼻线芒初透。 灵涵万象兮彼不遗馀,坐断十方兮我无渗漏。 注释: - 宝峰:佛教中的一座山峰,常被认为是修行者的象征。 - 照和尚真赞:这是对和尚的一种赞美,意思是和尚就像一座山峰一样,具有坚定的信仰和智慧。 - 山拥云腴:形容山被云覆盖,显得丰满而有光泽。 - 水怀月昼:形容水怀有月光
注释:阿侬是谁,恰恰相随。 阿侬:我是谁? 眉毛垂眼尾,鼻孔压唇皮。 眉毛下垂,眼睛下垂,鼻子压着嘴唇的皮。 默默机轮何处转,玉人踏破吠琉璃。 默默地转着什么机器,玉人(美女)踏破了琉璃瓦。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子容貌和神态的诗。诗人通过对女子外貌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神秘。首句“阿侬是谁,恰恰相随”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好奇和欣赏之情。第二句“眉毛垂眼尾
偈颂七十八首 黄蘖传来,临际用底,定上座触著关捩。 廓然一念忘缘,泊尔十方无寄。 现前不用安排,直下何劳拟议。 不风流处也风流,有意气时添意气。 (注释) 偈颂: 偈颂是佛教禅宗的诗歌体式。黄檗宗的开山祖师百丈怀海提倡“有即有空,空即有”的佛性观,主张“见性成佛”,认为“见佛即是成佛”。 偈颂七十八首: 偈颂是佛教禅宗的诗歌体式。黄檗宗的开山祖师百丈怀海提倡“有即有空,空即有”的佛性观
诗句如下: 句里明宗则易, 宗中辨白则难。 冻鸡未报家林晓, 隐隐行人过雪山。 注释如下: - 句里明宗则易,宗中辨白则难。这句诗意味着在理解并分辨事物时,往往容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但深入其中,辨别其本质则显得尤为困难。 - 冻鸡未报家林晓,隐隐行人过雪山。这里描述了一个清晨的景象,一只被冻结的鸡尚未报晓,而远处的行人正穿过覆盖着白雪的山峦。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清晨的景象
【注释】 明明:明白、明白晓畅。百草头:草本植物的头部,这里借指草药。意:道理。佗:他。未尝一(wǎng):没有见过。未赏异:没有赞赏过。 【赏析】 《偈颂七十八首》是南宋释道济所作的一部佛教诗作集。全集中以佛理入诗,将禅宗公案与诗歌融为一体,使禅宗思想在宋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中《明明百草头》,就是一首以禅理入诗的代表作。 此首前两句写草药之明而明师之意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