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坐默默,倚杖沉沉。
石怀云而无像,松啸风而有音。
应兮珠盘不拨而自转,湛兮玉井随汲而弥深。
诸尘不受兮十分清气,三际无寄兮一片闲心。
【注释】
首座:指僧人。于:从,向。松石间:山石间。
默默:寂静无声。
倚杖:手执拐杖。沉沉:形容心情忧郁的样子。
应:顺,随,意指不须人为的推动。
湛:深。玉井:美玉砌成的井,这里代指清心寡欲的修行境界。
诸尘:各种杂念。无寄:没有寄托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写了一位高僧在山水之间,静坐沉思的情景。诗人用“孤”字来形容这位高僧,表现出他的孤僻、清高和超脱世俗的性格。
“石怀云而无像,松啸风而有音”,诗人以石与云相喻,写出了山石之间的静谧和深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应兮珠盘不拨而自转,湛兮玉井随汲而弥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高僧的修行境界,通过比喻,将珠盘和玉井分别比作高僧的心性和修炼成果,表现出高僧心境的宁静和深邃。
“诸尘不受兮十分清气,三际无寄兮一片闲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内心世界的理解和赞赏。他看到高僧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始终保持着一份清净的心态;同时他也看到了高僧心中一片宁静和自在的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世俗的追求和欲望,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