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月的诗,通过对月的各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月的敬仰之情。 霁明夜永月行空,破暗真光默默中。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明月高悬,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的景象。“霁”(雨过天晴)指天气放晴,“夜永”则表示时间很长,整个场景宁静而美丽。“破暗真光”是指月光穿透了黑暗,照亮了世界。“默默中”表示在这寂静之中,只有月亮在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一点至灵虚且应,十方圆鉴照而冲。
【注释】 华亭顾道友:唐代诗人顾况。 儿女俱出家求颂:指他的几个子女都出家为尼。 儿儿女女著袈裟,留得闲身且在家:儿女们都穿上了僧衣,可以暂时在家休息养性。 不作丘坑看觉地:不要像那些被埋葬在土中的人们那样看不到自己修行的场所。 当锄荟蘙种昙(tán)华:应该铲除那些杂草,让昙花得以生长。 深藏北斗端能许:深深地隐藏于北斗星之下。 吸尽西江始较些:汲取了整个西江的水。 三界脱然亡影像
观知殿化殿堂灯油求颂 广堂清白照蒲团,相续真灯未许残。 寂默无声闲口醭,光明不掉寸心寒。 莲开似对秋波浅,梦觉浑疑晓漏乾。 十法界身流影事,自他交彻镜中看。 注释: - 观知殿:即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修行者祈求观音菩萨庇佑的地方。 - 广堂清白:指观知殿内的宽广明亮和清净。 - 照蒲团:指观知殿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用蒲团(一种供佛的坐垫)来表示敬意。 - 相续:这里指连续不断地。 - 真灯未许残
注释: 1. 净磨心鉴绝游尘,本际灵明自照神:用净磨心来照见世间万物,超脱了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2. 个里机回圆历历:内心中充满了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把握,像圆镜一样清晰明了。 3. 化分百亿大千身:将自我融入无尽的宇宙之中,化身为百亿大千世界的生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修行者内心的诗歌。诗人通过“净磨心鉴绝游尘”表达了修行者超脱世俗纷扰、心境宁静的境界
【注释】: 江郎中,指江总(519年~596年),南朝陈诗人、大臣。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曾任尚书令,后为陈武帝所杀。 净治心地廓无垠:“净”、“廓”是动词,“治”、“无”是动词的补语,“心”“地”是名词,“无垠”是名词。意思是要净化心地,扩大心胸。 一段光明破夙昏:“段”“光”是名词,“明”是动词,“破”是动词,“夙昏”是名词。意思是一段光明可以破除一切黑暗。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道禅人发心干田乞颂” - 注释:道人发起了为田农提供帮助和祈祷丰收的心愿。 2. “道人欲乞一囊钱,为我成褫负郭田” - 注释:道人想要得到一袋钱,用这袋钱来帮助那些没有地的农民耕种土地。 3. “浅水驾牛披晓月,深云下耒破春烟” - 注释:在清晨的月光下,浅水中驾着牛犁田,而深云之下,农夫正下到田间耕地。 4. “力耕妙用吾家事,坐照真机自己禅” - 注释
披蓁卜筑古林阿,百丈心于老病多。 照彻有无方得我,缘分生灭不干他。 谷云冷抱松根石,山月明悬屋角萝。 若子殷勤圆此话,毗耶城里问维摩。 注释: 1. 披蓁卜筑古林阿:意思是在古林边搭建茅舍。披蓁,指用茅草编织的帘子,用以遮风挡雨。卜筑,指选择一个地方建造房屋。这里形容隐居山林的生活。古林阿,指山林之间。 2. 百丈心于老病多:意为心中充满对老病的忧虑和感慨。百丈,指极高的高度,此处比喻心境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梅福仙游井汲枯”:“梅福”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仙人,他因为修炼成仙而闻名。这里的“井汲枯”意味着梅福在仙游中可能通过汲取自然之水来保持其仙气。这里的“井汲枯”可能是比喻,意指梅福修炼的成果如同从枯井中汲取的水一样珍贵和纯净。 2. “而今云水稳禅蒲”:“云水”通常用来描述水面上漂浮的云雾或水流,这里用来形容一种超然物外、宁静祥和的境界。而“禅蒲”则是指佛教中的蒲团
森禅人持钵求颂 森罗万象本同根,个事虚通有化门。 历历当机元不爽,头头大用了无痕。 妙明田地传家祖,参饱丛林委子孙。 缘就归来墙面坐,秋空连水月黄昏。 注释: 1. 森罗万象本同根:森罗万象,佛教用语,指所有的景象和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本同根,即万物的根源都在一个根本之上,没有本质的差异。 2. 个事虚通有化门:个事,指的是个体的事物;虚通,即超越世俗的界限,达到一种通透的境界。有化门
这首诗由八句组成,每句都有注释。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云上人持钵乞颂 - 关键词:云上人、钵(即僧钵,僧侣用的容器)、乞颂 - 注释:在云端上的僧人手持钵来请求诵读经文或诗歌。 2. 云水千僧共默耕,烦君乞食出山行 - 关键词:云水千僧、默耕、乞食、出山行 - 注释:云雾中,千名僧人一起默默地耕作,请您下山时带上食物。 3. 蕨薇夜雨萌寒麓,桃李春风织锦城 - 关键词: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