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译文】 柳条垂下金线般的细丝,黄莺在花棚里欢快地啼叫;彩绸搭建的华美帐篷,蝴蝶忙碌着穿梭飞舞。 在这附近几百步的距离内,能传递彼此的消息;谁能得到那神奇的“点铁成金”的方法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炼丹家所写。炼丹家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常要炼制仙丹。作者用精炼的笔触描绘了炼丹家们辛勤劳作的场景。首句以柳丝比喻练丹炉火,写出炼丹家们勤学苦练的精神;次句写炼丹家们筑起一座座华丽的帐篷
注释:衲僧的舌头确实可以自由,在浑仑里许没有一根针。 轮扁砍柴的技术高超,庖丁舞动刀剑如同游刃有余。 译文:衲僧的舌头确实自由自在,在浑仑里许没有一根针。 轮扁砍柴技术高超,庖丁舞动刀剑如同游刃有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修行境界。前两句赞美了衲僧的无拘无束,后两句则描绘了庖丁的精湛技艺。这两种境界都体现了禅宗对于“心外无法”和“法无定相”的理解
诗句原文 蛇钻不入,鸟飞不度,我道人人在里许。三更明月下西山,一阵清霜脱寒树。 译文注释: 1. 蛇钻进去不能进入,鸟儿飞出去也不能飞出,我说人们就在里面。 2. 深夜的月光洒在西山上,一阵冷霜降临,树木都穿上了白色的外衣。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人生哲理思考的诗,以蛇和鸟为喻,寓意人生的局限与束缚。诗中通过描述蛇和鸟的行动受限,表达了人在生活中常常受到环境和规则的限制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给出总结性的答案。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此题的考点所在,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能力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逐句解释: 1. 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 注释:菩提(悟道)无需依靠树木来显现,就如同镜子不需要台座一样。这里的“虚净”指的是虚空与清净,而“光明”则指内心的明净。不受尘埃污染,意味着心境清澄无暇。 2. 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 注释:在明亮的光芒照耀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句。 阿那是祖,位崇家谱。 这句诗的意思是:“阿那”是祖先,“祖”在此处指的是家族的祖先。这句话强调了祖先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是家族的根基和传承者。 二仪之根,万象之母。 这句诗的意思是:“二仪”指的是阴阳两气,代表了宇宙中的天地元素,而“根”在这里是指基础或根本。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认为它们是万物的根本和根源。 建化门未要转机
【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十七:肉团无主,空劫有家。清白十分活计,丕平一段生涯。月户风高兮云凝古路,星河浪静兮夜泛灵槎。唯心成万法,化佛现千华。快须拽鼻回香象,切忌当头触死蛇。 【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为唐代诗人慧能所作的诗作。此诗以肉团无主,空劫有家开篇,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感悟。接下来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赞美。最后两句则是对修行者的警示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全诗共205句,这里选取了第12句进行赏析。 万里西来坐少林,灯灯相续至如今。 泥牛斗里同归海,玉线联时妙契针。 未坠绵绵吾祖绪,不忘切切老婆心。 风前一弄无弦曲,会有丛林人赏音。 释义:从遥远的西方来到少林寺,灯光不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像泥巴做成的牛在斗里一样,最终都归向大海。如同用玉线连接起来的,美妙地契合在一起。我们的祖先没有坠落,他们的智慧和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注释】 开炉:烧香炉。岁岁是今朝:每年都在今日。 暖气:暖意,此处指佛性。 称我曹:自称我辈。 丹霞:佛教谓修行者所修之果位。 木佛:指佛像。 院主:即主持寺院的和尚。 眉毛:佛教谓人死之后灵魂附着于其上,故称“眉毛”。 【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元代诗人释子月所作的一首诗作,全诗如下: 开炉岁岁是今朝,暖气潜通称我曹。 可惜丹霞烧木佛,翻令院主堕眉毛。 译文: 每年的烧香炉都是今天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九 劫前机,肘后印,用而无痕,空而不尽。 是谁造作大千,出自虚明方寸。 你侬欲去泥瘢,匠石不悭斤运。 注释: 1. 劫前机:指宇宙的开始或起源。 2. 肘后印:比喻事物的精华。 3. 用而无痕:指事物使用过后不留痕迹。 4. 空而不尽:指事物虽然已经消失,但影响仍然存在。 5. 你侬:指你我他。在这里,诗人用“你侬”来指代众生。 6. 泥瘢:指污垢或者痕迹。 7. 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