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1. 眼:眼睛。 2. 翳:指白内障,俗称“眼中钉”。 3. 空中:比喻虚空之中。 4.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帮助,不留私产。 5. 君子事:君子的品行。 6. 民无侵扰:民众不受欺凌骚扰。 7. 太平家:安定、和谐的家庭。 【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的一组诗。其中第二十八首是一首寓言诗,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大意是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 首句“只个家风”中的“家风”指的是这个人的家庭习惯或性格特点。 第二句“八面玲珑”形容这个人非常圆滑,善于处理各种关系。 第三句“斗柄横而河淡”比喻这个人的行为如同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既有主见又有弹性。 第四句“梦鹤起而巢空”形容这个人的行为如同一只梦见了白鹤而起舞的鸟儿,虽然有所行动但却没有真正的目的。 第五句“功中退步就位
这首诗的译文为: 深邃而明亮,无底;神奇而灵异,没有根基。 行走在山路上,看不到家园。 认识的人已经流尽了泪水,看不到自我。 女石人掣开金锁钥,木人来拨动玉轮机。 方信道从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注释: 1. 深明无底,灵异无根:深明,指深深地明白,这里表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清楚、透彻。无底,表示这种理解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无法用语言表达。灵异,指神秘、不可思议的事物。无根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以佛教哲学为背景,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身非尘聚,卓卓妙存。 身体不是尘世中的聚集物,而是超脱世俗的存在。这里的“卓卓”表示卓越、非凡,而“妙存”则是指存在的方式或状态。 心非情缘,冥冥独尊。 心灵不是情感的牵绊,而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存在。这里的“冥冥”意味着深沉、深远,而“独尊”则是指独特、尊贵的地位。 其体也出诸障碍,其用也得大自在。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归途的情景。诗中“玉麒麟”和“铁昆仑”分别指的是神话中的神兽和山峰,象征着壮丽和坚韧。“金绳在渠手”中的“渠”可能是指人的手或道路,而“金绳”则暗示着一种珍贵的线索或道路指引。“归步月黄昏”中的“黄昏”表示天色将晚,而“步月”则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行走的情景。 赏析: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归途的向往
诗句 舌头一脔肉,口唇两片皮。 其间无固必,分外莫猜疑。 赵州古佛,云门圣师,历历机头不挂丝。 自然桃李成蹊去,那是春风作意吹。 译文 舌头就像一块肉,嘴唇就像两层皮。 它们没有固定的边界,不要轻易怀疑。 赵州的古佛,云门的圣人,一切都在微妙之中。 自然的风化使桃树和李树成为道路,那是春风的巧妙安排。 注释 1. 舌头:这里指的是人的嘴部器官之一,特指上颚部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读懂原诗词内容及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选项要求进行赏析即可。 “巢知风,穴知雨”,鸟儿在树上筑巢就知道刮风下雨了,鱼儿在洞里生活就能了解天气的变化。这里运用典故,说明自然界的事物能够适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无需人为安排就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 “不用安排,自成规矩”,意思是说,不需要人为地去安排,自然就会形成规律。 “历历靡缘
注释:华鸟不来春天白白地过去,牛头山上那些懒散的人。自心清净所以本来无作,放下许多烦恼辛苦辛劳。 赏析:这首偈颂以自然景物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首句“华鸟不来春空过”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的感慨。第二句“牛头山上懒慵人”则以牛头山为象征,描绘了那些懒散的人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这些人的生活缺乏意义和价值。第三句“自心净故元无作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 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这首诗是宋代释正觉的《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十八》。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劫火炎炎是事灰:这里的“劫火”是指佛教中的大灾难,也指代人生中的大变故。"炎炎"形容灾难之烈,如同火焰般炽热。"是事"指的是这些事件。"灰"表示被摧毁或消散,意味着这些大事最终化为无形。 2. 劫空空处有灵台:在灾难之后,留下了一片虚无之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偈颂:这是一首佛教颂诗,通常用于祈祷或表达宗教教义。 2. 夤缘心:意为心思狡诈,善于钻营。 3. 和合相:和谐相处的关系。 4. 傀儡棚头:比喻那些虚假的表面,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 5. 打破画屏归去来:意指摆脱了外界的虚假束缚,回到了真实的自我。 6. 家山田地还清旷:回到家乡后,心境变得开阔,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 7. 扫断情尘:清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