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非尘聚,卓卓妙存。
心非情缘,冥冥独尊。
其体也出诸障碍,其用也得大自在。
无去无来,非显非晦。
应色应声,亡对亡待。
馒头胡饼观世音,还我当行家卖买。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以佛教哲学为背景,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身非尘聚,卓卓妙存。

身体不是尘世中的聚集物,而是超脱世俗的存在。这里的“卓卓”表示卓越、非凡,而“妙存”则是指存在的方式或状态。

心非情缘,冥冥独尊。

心灵不是情感的牵绊,而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存在。这里的“冥冥”意味着深沉、深远,而“独尊”则是指独特、尊贵的地位。

其体也出诸障碍,其用也得大自在。

它的本体(即本质)来自于各种障碍(即困扰),但其功能却能带来巨大的自由(即自在)。这里的“障碍”和“自在”都是佛教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无去无来,非显非晦。

既没有离开也没有到来,既不明显也不隐秘。这里的“去来”和“显晦”都是佛教哲学中的概念。

应色应声,亡对亡待。

应对世间的色彩和声音,不存在对立和等待。这里的“应”表示应对、适应,而“对”则表示对立或等待。

馒头胡饼观世音,还我当行家卖买。

比喻观音菩萨就像馒头和胡饼一样,帮助众生恢复本性,摆脱轮回的循环买卖(即生死的循环)。这里的“卖买”指的是生死的循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展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内涵。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将修行者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行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佛教对于解脱和超越的追求,鼓励人们通过修行来实现心灵的解放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