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晴日芳园丽景舒,一池菱芡杂红蕖。 闲心也有临渊兴,野鸟何妨亦羡鱼。 注释: 1. 晴日芳园丽景舒:晴日,晴朗的日子;芳园,美丽的花园;丽景,美景;舒,舒展。这句诗描述的是晴朗的日子里,美丽的花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2. 一池菱芡杂红蕖:菱芡,即菱角和芡实,都是水生植物;红蕖,即荷花,红色的莲花。这句诗描述的是一池中的菱角和芡实与红色的莲花相互映衬。 3. 闲心也有临渊兴:闲心,即闲适的心情
诗句释义: - 百城烟水总波波:形容周围环境被水汽笼罩,如同烟雾缭绕。 - 一个闲人此地过:指自己作为一个闲散的人在此地度过时光。 - 莫道闲忙分各半:不要认为忙碌与否是一半一半的,即不要认为忙和不忙是等量的。 - 上山人少下山多:形容上山时人们较少,而下山时人很多。 译文: 在丹霞山中游览,我作为一个闲散的人在此地度过了一段时光。 不要认为忙碌与不忙碌是一半一半的,事实上,山上人少,山下人多
【注释】 山中:指隐居山林。 兰芽:兰花的嫩芽。和云扫雪护兰芽:像云朵一样,把雪花清扫干净,保护着兰花的嫩芽。 琼林:比喻京城中的花木园林等繁华场所。 南橘:南方的一种柑橘,这里指橘树。无媒:没有媒介或没有媒人。自夸:自我夸耀。 【赏析】 “我在山中亦种花”,诗人说自己在山中也种花,说明自己远离官场是非,清静地过着隐士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和云扫雪护兰芽”
【注释】: ①寒山拾得颂:唐代诗人寒山的一首颂词。 ②智行无端(yuán):行为有智谋。 ③两家欢喜一家嗔: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喜一怒。 ④闲吟冷笑皆饶舌:闲谈时冷嘲热讽都成了闲言碎语。 ⑤何待丰干说向人:何必等到慧远大师来说呢?丰干是慧远大师的徒弟。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比两家人的不同态度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句点明题意,指出人们的行为有智谋;次句写两家人对同一个人的态度迥然不同
旃檀林怀旧 林下伊人旧盍簪,名山有约事清谈。 旃檀长者今何在,月满长空水满潭。 注释: 旃檀林——指山林、树木繁茂的地方。 伊人——即“伊人”,代指所思念的人。 盍簪——何不把帽子戴起来。盍,通“盍”,何不。 名山有约——名山之间有约定。 事清谈——谈论事情。 旃檀长者——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或隐士,旃檀树生长在深山中,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志向和高尚的品质。 今何在——现在在什么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加以理解。 “木人居”中“木人”指木偶,这里代指作者的自画像;“居”,居住、栖息。“寂寂虚堂春草深,百花开遍语幽禽。”意思是:寂寞空旷的厅堂里草木繁茂,春草长得很深,各种各样的鸟儿在鸣叫。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注释】 1. 顽铁精金:比喻人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共一炉:比喻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努力。 2. 虚空推出古浮图:指佛教的佛塔建筑。 3. 六窗八户:佛寺中的六个窗口(代表“六尘”)和八个门户(代表“八法”)。无门入:佛寺中没有可以进入的地方。 4. 分身:佛家用语,指阿罗汉修道成正果后,可化身为多个人或物。丈夫:泛指男子。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
【注释】 指:指点,比喻。比邻:接近。溪光云影:指山间溪流和云雾的光影。楼头:高楼之上。分明:清楚明白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登高望远,以青山作比邻,写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再以溪光云影自相亲来表达自己与自然景物的亲近关系;最后通过“谁是当年指月人”的提问,表达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情怀。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注释】 云顶:指山顶。 现前宾主倩谁分:眼前宾主,是谁来分辨? 孤峰:一座山峰。 始信见闻非见闻:开始才知道所见所闻都不是真的。 【翻译】 在山顶上,看到远处的青山在云雾中,而眼前的主人和客人又是谁?自从我独自踏上这座孤独的山峰之后,我才真正相信所见所闻并非是真实的。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山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世间事物的怀疑与思考。 首句“云外青山山外云”,以“云”为线索
在明代,有一位名为成鹫的诗人,他以峻岭度来平似砥和下方回首曲如弓描绘了百丈岭的独特景观。诗中,行人踏破芒鞋,成为了一位老翁,生动地展现了岁月对人的磨砺。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意解析: - 峻岭度来平似砥:描述了从山脚下仰望,山脉起伏,但到了山顶却平坦如同砥石。这里“砥”指的是磨刀石,比喻山路虽曲折多变,但终至平坦开阔。 - 下方回首曲如弓:形容站在山腰回望时,山的曲线如同一弯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