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度来平似砥,下方回首曲如弓。
行人记得开山日,踏破芒鞋成老翁。

在明代,有一位名为成鹫的诗人,他以峻岭度来平似砥和下方回首曲如弓描绘了百丈岭的独特景观。诗中,行人踏破芒鞋,成为了一位老翁,生动地展现了岁月对人的磨砺。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意解析
  • 峻岭度来平似砥:描述了从山脚下仰望,山脉起伏,但到了山顶却平坦如同砥石。这里“砥”指的是磨刀石,比喻山路虽曲折多变,但终至平坦开阔。
  • 下方回首曲如弓:形容站在山腰回望时,山的曲线如同一弯新月。这反映了人在高处俯瞰时,所见景象与平常不同,更添一份深远和宁静。
  1. 译文对照
  • 百丈岭:巍峨山峰,宛如砥柱。
  • 峻岭度来平似砥:越过峰顶,豁然开朗。
  • 下方回首曲如弓:山腰远望,曲线柔美如弓。
  1. 关键词注释
  • 峻岭度来平似砥: “峻”指陡峭,“度来”是越过的意思,“平似砥”表示越过后视野变得开阔。
  • 下方回首曲如弓: “下方”指的是山脚或山腰的位置,“回首”是指回顾,“曲如弓”形容山势弯曲如同一张弓。
  1. 赏析
  •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捕捉了百丈岭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高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秘。
  • 成鹫通过对百丈岭的描述,不仅传达了视觉上的美感,还激发了读者对自然景观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

《百丈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和哲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