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赏析】 此篇写诗僧自度世以来,历尽沧桑,悟得禅理。他已超脱了世俗的纷扰和名利的争夺,对一切荣辱得失都看得很淡,只一心向往佛门净土,求得内心的清静安宁。 诗的首二语是说:觉地何曾有后先,银山铁壁任高悬。 意思是:我觉地(指修行者觉悟的境界)从没有先后之分,就像银山一样高大,像铁壁一样坚固,任你把它挂在何处,也休想动摇它丝毫。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修道成就的高度自信与骄傲。
【注释】 菩提:指菩提树,梵语Bodhi。佛教传说中智慧之源。 绝跻登:断绝登攀。绝字有断绝之意。 独往独来:单独往来,独自去来。 空王顶:佛教传说中,佛在世时曾于菩提树下入定成道,后人便把佛成道之处称为“空王顶”。 诸方:各地,四方。 【赏析】 《菩提路》,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对菩提树的向往与追求,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悟。 菩提,是佛教中的觉悟、觉悟者的意思,这里指菩提树。
【注释】 飞水潭:指瀑布。玉立:形容山崖高耸挺拔。云飞:形容瀑布如云雾缭绕。花满岩:指瀑布溅起的水花像花瓣一样洒满了山岩。天风:指瀑布上方的风,有时从山顶吹来。雨下松杉:指瀑布落下时,溅起水珠像雨点般落在松树和杉树上。人间得此都无用:意即这美景人间难得一见,没有实际用处。青州:今山东青州一带,古称青州。旧布衫:指过去穿着的衣服。 【赏析】 诗中以“飞水潭”为题,描绘了一幅飞瀑流泉的壮观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感情,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最后还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十里遥闻下院钟,到门空见白云封”中,可以知道这是描写了一幅寺庙的景象。诗人在听到寺庙里传出的悠扬钟声时
【注释】 九曲径:即九曲回肠,形容曲折盘旋。 莫疑吾道太孤危:不要怀疑我的路子太偏僻危险。 渐入应知渐坦夷:渐渐地走下去,就会知道渐渐变得平坦了。 万仞登峰:比喻极高的地方。万仞,极高的意思。 无等级:没有等级高低之分。 曲垂方便与君期:曲曲折折的小路可以为你提供方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劝勉之词。诗中以“九曲径”为比喻,劝朋友不要怀疑他的路走得太偏僻危险,而是应该相信,慢慢地走下去
【赏析】 钱塘江上古先生, 姓字相传水亦清。 漫向此中寻旧隐, 世间多半是虚名。 注释: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 “古先生”,指钱塘江边的吴越国忠臣伍子胥。 “姓字”,指伍子胥的字和名字,即“伍”和“余”。 “水亦清”,比喻钱塘江水清澈见底,也暗喻伍子胥的人品如江水般清纯。 “寻旧隐”,指寻找伍子胥隐居的地方。 “虚名”,指那些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挽陈德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大隐由来在市城,生前不愿见干旌: 注释:大隐隐于世而居,其源头往往出自于繁华的城市之中。陈德山在生前就不愿看到自己的遗像被悬挂起来,以此显示自己生前的地位和声望。“干旌”指的是高悬在空中的旗帜,这里比喻陈德山生前显赫的地位。 2. 留将遗像虚堂挂,却遣裨官识姓名: 注释:陈德山的遗像被人悬挂起来以示纪念
注释:将一块石头留在江心,却被波臣用意深远。多少宦海浮沉的人,都经过这个江口,他们乘坐的小舟安稳地载着南金(即金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口停留的情景。作者以江口的岩石和江中的波涛为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金钱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注释】: 自抱无弦未易弹,指自己虽然有才,却没有机会施展。钟期: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姓俞名伯牙,他善于鉴别琴声的优劣高下。去后赏音难:指伯牙死后,再也没有像钟期那样赏识他的琴艺的人了。高山一曲谁知道:高山流水曲是古代一首有名的乐曲,不知是谁创作。多少旁人侧目看,许多旁观的人都在暗中窥视着你(指诗人)。 【赏析】: 这首诗以“挽”字开头,表明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首句写自己虽怀抱才华但无施展之机
【注释】 世路风波同苦海:世路,指仕途之路。苦海,比喻人世间的艰难险恶。 人情轻薄似秋云:人情,指世俗人情。秋云,形容轻薄。 重来未敢还相许:重来,指重新回来。还相许,指再向对方表白。 直待龙华更识君:直,直到。龙华,佛教传说中的净土名。更识君,指再与君相见。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坎坷不平的一生的感慨。首句“世路风波同苦海”,写自己历经宦海沉浮,身临逆境,深感世路之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