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由来在市城,生前不愿见干旌。
留将遗像虚堂挂,却遣裨官识姓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挽陈德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大隐由来在市城,生前不愿见干旌:
注释:大隐隐于世而居,其源头往往出自于繁华的城市之中。陈德山在生前就不愿看到自己的遗像被悬挂起来,以此显示自己生前的地位和声望。“干旌”指的是高悬在空中的旗帜,这里比喻陈德山生前显赫的地位。留将遗像虚堂挂,却遣裨官识姓名:
注释:陈德山的遗像被人悬挂起来以示纪念,然而人们却只关注他的姓名,而不是他生前的成就和贡献。“裨官”指的是辅佐官员,在这里指那些负责管理、维护遗像的人。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陈德山生前地位和死后纪念方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陈德山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同时,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即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过于注重其生前的名声和地位,而忽视了他们真正的贡献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