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千华开九品,阶前群玉秀三枝。
悬知鹤梦归来日,正是华堂昼锦时。
【注释】
①池上千华开:指牡丹盛开,千朵。②九品:唐代以九等分天下为九品。③阶前群玉秀:比喻人有才华。④悬知:料想。⑤鹤梦:喻指陈德山之高洁。⑥华堂:富贵之家的厅堂,也泛指富贵人家。⑦昼锦:白天穿锦绣的衣服,这里指陈德山当了官,穿着锦绣的衣服。⑧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花,次句写玉,三句是想象和揣测,末句写人。全诗语言优美、清新、自然、流畅。
池上千华开九品,阶前群玉秀三枝。
悬知鹤梦归来日,正是华堂昼锦时。
【注释】
①池上千华开:指牡丹盛开,千朵。②九品:唐代以九等分天下为九品。③阶前群玉秀:比喻人有才华。④悬知:料想。⑤鹤梦:喻指陈德山之高洁。⑥华堂:富贵之家的厅堂,也泛指富贵人家。⑦昼锦:白天穿锦绣的衣服,这里指陈德山当了官,穿着锦绣的衣服。⑧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花,次句写玉,三句是想象和揣测,末句写人。全诗语言优美、清新、自然、流畅。
这首诗的原文是: ``` 寻梅歌 野水断桥下山路,东风自来僧自去。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 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 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 ```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在野外的断桥下小路上行走,东风自然吹来,僧人自在离去。 四处望去,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笑着靠在寒冷的小山丘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僧住山冷如水, - 注释: 山中的僧人住在山上,环境寒冷得像水一样。 2. 春寒夜坐无衣被 - 注释: 春天的夜晚,寒风刺骨,没有衣服和被子。 3. 隔窗短烛分照人,明发罗君戒行李 - 注释: 窗外的短烛光芒微弱,照亮了人们。罗君即将出发去远方学习,提醒携带行李。 4. 问君行李能几何,重等须弥轻过纸。 - 注释: 询问罗君的行李有多少,其重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半飓风的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飓风肆虐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夜半飓风歌 注释:夜半,即深夜;飓风,指强烈的风。 赏析:首句直接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飓风的诗歌,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天地巨,若何许,我生其中如秬黍。 注释:天地巨,形容飓风的力量之大;秬黍,一种农作物,常用来形容渺小。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人置于浩瀚的自然之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送无可上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注释: 我所之,乃在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我向往的地方,就在南山的南边和北边的山谷中。 山中何所有,中有一室两扉无四壁。 山中有什么?里面有一间屋子,两扇门没有墙壁。 主人默坐万山寂,外有盘盘细路通檐隙。 主人静默地坐着,周围群山寂静无声,外面有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屋檐下的小空隙。 我自能行人不识,上有巉岩磊砢之奇石
这首诗是一首咏石的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第一句“石乎石乎胡尔奇”,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石头比作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第二句“精英擘破混沌皮”,诗人以石头的坚硬和刚毅,象征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 第三句“砗磲玛瑙难等夷”,诗人以宝石的品质,来比喻石头的纯净和高雅。 第四句“良工剖作光琉璃”,诗人以工匠的精湛技艺,来形容石头的美丽和价值。
答谢邺门 谢君于我称父执,贱子今年过四十。 昨日别君穗城下,短鬓参差冠岌岌。 今朝相见秋风里,兀突山僧拥高笠。 本来面目看未真,须臾大笑转成泣。 大笑空尔为,仲尼弟子称阇黎。 涕泣勿复道,山上蓼莪山下草。 君亲未报惭万一,仰首高天看白日。 白日天上转,浮云眼中变。 自悔平生识字多,祇能读书不读典。 一朝蹴踏虚空碎,法王与我开方便。 为报东山莫鸣鼓,山僧有心良独苦。 学道无成成亦老,此身在世知无补
【诗句释义】 1. 天然和尚七十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赞美天然和尚的长寿和智慧。 2. 拙哉大挠作甲子:大挠(约公元前210年)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以十天为一个周期,六十天为一年,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日。甲子是十天中的一个,因此用“拙哉”表示其不足之处。 3. 不识太初与无始:太初(指宇宙的开始)和无始(指时间的起源)都是道家哲学中的词汇,这里用来形容天然和尚对这两个概念的无知。 4.
金茅山房读书歌贻吴山带出游五岳任两足,渴饮三湘便一腹。 名山历尽能几时,且住金茅茹山蔌。 注释:游览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任凭两脚行走,口渴喝三湘的水(指洞庭湖的水)就足够饱腹了。名山走遍又能有多少日子,暂且住在金茅山的茅屋中,吃山中的蔬菜。 金茅山下茅半闲,主人爱客如爱山。 澹澹流水写情性,浮云来往怡心颜。 我来怜我太无学,置书引客登高阁。 病夫耳目各为主,不见精微见糟粕。
寿黄兴岐 先生先子之所畏,忆我为儿始七岁。 大人抱我置左膝,隔座与君论文字。 我时仅识之与无,侧耳静听无欢呼。 上客骐驎笑相许,岂知长大成蹇驴。 蹇驴畏走三城道,踯躅秋风啮秋草。 故人相见惊相识,我渐就衰君已老。 我衰不足惜,君老头还黑。 交游半作乘车人,诸生尽是文章伯。 先生两眼大如箕,世上红尘污不得。 一日读书能几回,山中甲子去复来。 诗书之外何有哉,眼前穷达皆尘埃。 青兕爵,丹砂杯,为君寿
慰吴布田并挽逝者 昔有延陵君,嬴博葬其儿。 一恸舍之去,魂气无不之。 复有西河公,泪尽明以亏。 自言已无罪,良友来箴规。 人事有今古,天性无盛衰。 哀死良何伤,达生固其宜。 善哉布田翁,种德躬耘耔。 庭际生崇兰,弱叶何葳蕤。 一花先众芳,馥郁多奇姿。 期君永岁寒,托根深不移。 胡为比芳槿,溘然朝露晞。 造物讵怜材,天心宁倒施。 春花不朝夕,百卉徒芳菲。 主人长太息,仰首天低垂。 栽培与倾覆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写诗人在秋日游览小庄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其一,“秋云近海时时变”,意思是说,秋天的云彩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变”字写出了云彩的变幻无穷。这一句为全诗定下基调,以写景为主,抒发感慨。 其二,“乱水绝怜人并过”,意思是说,秋天的江水乱流不息,连人也要过河。“绝怜”是说非常可怜的意思。“人并过”是说人们要一起过江
【注释】 世路风波同苦海:世路,指仕途之路。苦海,比喻人世间的艰难险恶。 人情轻薄似秋云:人情,指世俗人情。秋云,形容轻薄。 重来未敢还相许:重来,指重新回来。还相许,指再向对方表白。 直待龙华更识君:直,直到。龙华,佛教传说中的净土名。更识君,指再与君相见。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坎坷不平的一生的感慨。首句“世路风波同苦海”,写自己历经宦海沉浮,身临逆境,深感世路之艰险
这首诗由八句话组成,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包明臣高子登家大兄过萧皋 - 包明臣是诗中的主要人物,他的哥哥名叫高子登。萧皋可能是一座山或者一个地方的名字。"家大兄"表示兄弟中的排行较大的一位。 2. 荒祠双女门何向,委路三桥棹欲迷 - 荒祠可能指的是一座废弃的祠堂,双女门则可能是指祠堂的门。"何向"表示不清楚方向,"委路"可能是指道路。"棹"是一种划船的工具
嫁女后之萧皋 沧洲宛转复潺湲,秋水之亭白石关。 落日倒看江口塔,回云遥属海门山。 不知何物风尘外,亦有吾生天地间。 过尽渔樵深此径,绿杨青桂向人闲。 【注释】 1. 沧洲:指沧海之滨的洲渚。 2. 宛转:曲折。 3. 潺湲:流水声。 4. 亭:桥。 5. 白石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6. 落日:太阳西沉时的景象。 7. 海门山:山名,在今江苏泰州市靖江县境内。 8. 风尘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挽陈德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大隐由来在市城,生前不愿见干旌: 注释:大隐隐于世而居,其源头往往出自于繁华的城市之中。陈德山在生前就不愿看到自己的遗像被悬挂起来,以此显示自己生前的地位和声望。“干旌”指的是高悬在空中的旗帜,这里比喻陈德山生前显赫的地位。 2. 留将遗像虚堂挂,却遣裨官识姓名: 注释:陈德山的遗像被人悬挂起来以示纪念
【诗句释义】 1. 手种东园菊:手种,亲手种植;东园,指自家的后园。菊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2. 吾非陶令贫:吾,我的意思;陶令,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隐居田园而闻名,其诗《归去来兮辞》中“吾贫何所之”一句,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向往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这里用陶令的典故,暗示自己并不是因为贫穷才远离尘嚣。 3. 避人长解醉: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