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1.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这是一首描述荔枝的诗,共三十首。 2. 删枝落叶塈倾筐:指的是摘取荔枝时的动作,去掉多余的枝条和叶子,然后放在筐里。 3. 犀角无尘玉有香:形容荔枝的外表,如同珍贵的犀牛角那样纯洁无瑕,而内里的果肉却充满了香气。 4. 一味酸甜尝已遍:表示荔枝的味道是酸甜的,已经尝遍了所有的味道。 5. 馀甘留待赤松尝:表示荔枝的味道还会留给人留下余味
注释:荔枝是一种水果,诗人用它来比喻张子白。当人们大口吃荔枝时,不会感到廉耻,因为荔枝来自祗园,而祗园是佛陀的道场,可以免于被嫌。但如果你吃了荔枝后感到愁闷,盘中的荔枝就像水晶盐一样,会让人难以下咽。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手法,将张子白比作荔枝,赞美其清廉的品质。同时,诗人以荔枝为喻,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虽然荔枝美味可口,但如果吃了之后感到愁闷,就会觉得像水晶盐一样难以下咽。这种情感的表达
夏云如火煮仙砂,白雪黄芽罩绛纱。 僧老空林非所羡,碧天长日送流霞。 注释:夏天的云彩像烈火一样炙烤,仙人般的境界在云雾中显现;雪白的茶芽覆盖在红色的纱上。我年岁已高,不再羡慕那些在空旷的山林中修行的僧人,而是向往那碧蓝的天空和漫长的白昼,欣赏着天空中飘动的晚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茶事的作品,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夏日茶事中的点滴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夏日茶事的独特魅力。
注释:绛帷高坐的客人正在谈论经书,藜火光分,准备移座易亭。三百颗荔枝供一饱口腹,主人和客人的双眼又是为了谁而青? 赏析:此诗描绘了宴会上荔枝美食的画面,同时通过主客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绛帷高坐客谈经”,绛帷,即红色帷幔,形容宴会场所豪华。高坐,表示客人地位尊贵。客谈经,即客人在谈论《诗经》。次句“藜火光分拟易亭”,藜草是古代的一种燃料,藜火,即用藜草燃烧的火。光分,意为光线分散
【注释】 ①赤瑛:一种名贵的玉石。擎:捧持、举起。白鹅潭:即白石潭,在今湖南岳阳西南。②盍簪:盍(hā)与“何”通,何不,为什么不呢。③大果未收先小果:指荔枝尚未结大果实时,已经先结了一些小果实。④猿鹤:喻人长寿。⑤分甘:分享美味。⑥赏析:此诗是寄赠友人张子白、杨鬯侯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友谊的珍视
诗句原文: 只争生熟不争先,宁羡西园出水莲。 越宿犹堪充净供,此心曾已许金仙。 译文: 我只在乎荔枝的成熟度,不羡慕西园的莲花。 过了一宿,这些荔枝仍然新鲜可口,可以作为祭品供奉神灵。 注释: - 生熟(shēng shú):指的是荔枝的成熟程度,成熟的荔枝口感更佳。 - 宁羡西园出水莲(níng xiàn xī yuán chū shuǐ lán):这里的“莲”应为“莲”
下面是对《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的逐句释义: 1. “远不深山近不郊”:这句话表达了荔枝虽珍贵,但其生长地并不遥远也不局限于郊野。这反映了荔枝的稀有和珍贵,同时也暗示了荔枝的生长环境复杂而多变。 2. “独存贞实宿林坳”:在众多的树木中,只有荔枝保持着它的果实和果实中的种子,它们在林间的角落独自保存了下来。这不仅说明了荔枝的独特性,也描绘了它在自然界中的坚韧与独立。 3.
``` 时人莫笑宝光穷,珠树流丹拟梵宫。 四面香风吹不断,火斋飞出海门东。 译文 不要嘲笑宝光贫穷,珠树如同流丹的梵宫一样璀璨。 香风四溢,犹如火斋在海门东边飞腾。 注释 1. 宝光:指寺庙或地方的富庶与繁荣。 2. 珠树:比喻珍贵的树木,如珍珠般美丽。 3. 梵宫:佛教建筑,象征神圣和庄严。 4. 香风:形容香气四溢。 5. 火斋:这里比喻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激烈或强烈。 6. 海门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闻香见色便辞柯,体露金风奈若何。 何似色香无觅处,烟霞堆里独婆娑。 注释:闻到荔枝的香味和看到它的色泽就想要离去,身体暴露在秋风中,我该如何面对呢?还不如寻找到那些颜色香味都找不到的地方,独自在那里悠然自得地欣赏。 赏析:本诗是一首以荔枝为题材的词,描绘了作者在闻到荔枝的香味和看到其色泽就想要离去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无法找到颜色香味都找不到的地方的无奈和感叹
诗句原文: 承筐从不到朱门,抱玉何须献紫阍。 火枣张梨胥入贡,自甘憔悴老丘园。 译文注释: 承筐(捧)从不去往朱门(大官人家)那里,抱着宝玉何必要向紫宫门前(皇宫)奉献。 火枣、张梨都进入贡品,自己却甘愿在丘园(乡间)中憔悴不堪。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成鹫的作品《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诗的开头两句“承筐从不到朱门,抱玉何须献紫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