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圆音:梵语“阿弥陀”的译音,指阿弥陀佛。禅友:禅宗修行者的朋友。主席丹霞:即“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龙象:佛教中常用来象征佛法和菩萨的神兽形象。这里指禅宗修行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海云山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首句“海云山色海幢潮”,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海云、山色、海幢(指海岛)、潮水交相辉映
【注释】 怡山: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受请:应邀而来。归迟:来迟。祖席:饯别筵席。 法社:佛教的僧团体或道场。垂秋:指秋天来临。非所惜:不是所应爱惜的。风生庭树倍兴悲:风吹动庭院里的树,使人更加感到悲伤。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诗人游浙江天台山时。 首句“受请独归迟”,表明是应邀而来,故迟迟不至,与“独”字呼应。次句“无人强自持”,写在饯席上,主人不在
注释: - 没藏身处却藏身,不为人时正为人。 - “没藏身处”:隐藏的地方,指代自己。 - “却藏身”:反而隐藏了自己。 - “不为人时”:在不被人所需要或不被重视的时候。 - “正为人”:在被需要或被重视的时候。 - 我欲似君难得似,肯因离合别疏亲。 - “我欲”:我想。 - “似君”:像你一样。 - “难得”:很难得。 - “肯因离合别疏亲”:因为离别和分离而疏远和疏远了亲人。 赏析:
【注释】 荔枝词: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常以咏物抒怀,此诗即是作者在一次游园赏景中偶得“荔枝”二字,遂作《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荔枝,又名丹荔、玉真、丽枝等。相传,唐代元宗皇帝为讨宠妃杨贵妃欢心,曾令岭南进贡荔枝。诗人以此自况,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上头:高处。 群猴:猴子。 书堂:书房。 寂寞:冷落、孤独。 谁家:何人。指作者或他人。 开元:唐朝的年号(713—741)。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内容,把握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读懂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综合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此题要注意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注意关键词“赐”“灵楷”等。 【答案】 译文:难忘封树在丹霞山,吹火因风赖作家。胜过三年庐墓赐,手栽灵楷不生花。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
葛洪仙令在朱明,采药餐霞道已成。 东海日高丹火熟,赤虬朱凤尽登瀛。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葛洪仙令在朱明”:葛洪,古代传说中的著名炼丹家,他被认为是一位仙人。朱明指的是农历五月,是夏季的开始,也是炼丹的好时机。 2. “采药餐霞道已成”:采集药材、修炼成仙的道路已经实现。 3. “东海日高丹火熟”:东海之东,即东海之上,日出之时,丹火(指炼丹所用的火焰)已经烧得很旺。 4.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注释】 家珍不别圣和凡:家中珍藏的荔枝,没有分别贵贱。 千里封题寄丈函(丈:古代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兄长或上级的敬称):用千里迢迢的邮程,把一包荔枝包裹好,寄给丈人或友人。 却恐外人知此味(外人:指那些不懂吃荔枝的人),叮咛牢记口三缄(缄:闭,封。口:指嘴。缄口:紧闭嘴巴。三缄:三次封缄。指再三嘱咐):只怕那些不了解的人知道这香甜可口的味道
注释: 夜来有梦到仁阳,旧社重开逸兴长。 君见宗雷凭寄语,相思人在水云乡。 译文: 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你在仁阳(今河北省邢台市),我们再次聚集在了一起,心中充满了激情和兴趣。你见到宗雷,就给他写了封信。我在梦中思念你,就像在水云之乡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在梦中见到了久别的故旧,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情。他看到宗雷在信中寄语,便思念起远方的友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何须赤脚踏层冰,细嚼徐吞得未曾。 枝叶消归无用处,不妨还核与山僧。 注释: 何须赤脚踏层冰,细嚼徐吞得未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赞美,认为荔枝不需踏冰而摘,也不必慢慢品味,直接品尝即可。 枝叶消归无用处,不妨还核与山僧:这两句诗描绘了荔枝的形态和用途,即使荔枝的枝叶被消耗掉,也不妨碍它的实用价值,可以拿来喂山中的僧侣。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成鹫创作的《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之一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是清代著名诗人成鹫创作的一组诗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松皋多种蜜来檎,掩映桃花共一林:描述了在松皋之上种植着多种的蜜梨和苹果树,这些花朵与桃花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片美丽的森林。 2. 即此阜财还解愠,不须重理五弦琴:意味着这里的自然财富已经足以让人感到快乐(解愠),无需再像以往一样弹奏五弦琴。 3. 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