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 三千世界眼前尘:三千,形容多;世,世间;眼前尘,比喻眼前的一切。 - 百八菩提手上轮:百八,佛教中的计数法,一百零八个;菩提,觉悟的智慧;手上轮,指修行者的手心里可以显现出无数的佛菩萨的形象。 - 去伴文殊采灵药:文殊是佛教中的智慧象征,去伴他采灵药,意指寻求智慧。 - 世间那得有闲人:世间,世俗的世界;那得,怎么能够;闲人,指没有烦恼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意境
诗句解读 1 别路山川首重回:这一句表达了在分别后,再次回到故乡时的情景。"别路"可能指的是诗人与圆音禅友分别的地方,"山川首重回"则描绘了诗人重返故乡时的景致和心情。 2. 双池到日藕花开:描述了诗人到达目的地时的景象,可能是一个有着两个池塘的地方。"双池"可能是指两个相连的池塘,"到日藕花开"描绘了池塘里的荷花在太阳的照射下盛开的景象。 3. 当初不枉曾相许
【注释】 圆音:即陈圆音,作者的朋友。 禅友:指佛教徒。 主席:这里指禅宗的领袖或首领。马专城,即马道一(马祖)道场所在地。 寒梅:梅花。虚信施:没有实际行动,只是虚情假意。彭亨:即彭城,古地名,这里借指宋朝彭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陈圆音而作。诗中通过送别友人,抒发了诗人对佛法和友情的理解与看法。全诗以“送君”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首联“凭君寄语马专城,久别还应记得名
【注释】 圆音:指禅友的法号。主席,即主席,这里指代禅友的官职。丹霞:地名,在今江西。 【译文】 请禅友替我将我的问候寄到仁阳,千里之遥又何尝不是一殿堂?两地的青山都是白发,昨日来时如染上颜色,今日再来已是秋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句“凭君寄语到仁阳”,意为请你将我的问候寄给仁阳,仁阳即今天的江西赣州,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第二句“千里何曾异一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分析每句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思,最后结合题目要求来概括。此题要求学生逐句解释诗句,并给出相应的译文。“万古乌孙一片云”一句中的“乌孙”指古代西域的游牧民族;“横汾”指汾水入黄河处,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汉书·地理志》:“(河东郡)汾阴有巫咸祠。”即在此地
题醉翁 不问贤人与圣人,青州从事镇相亲。 杖头剩有馀钱在,买得春山葬伯伦。 注释 - “不问贤人与圣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拘泥于传统贤人或圣人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标准或模式。 - “青州从事镇相亲”:青州是古代的一个郡,从事可能是地方官职。这里指的是诗人在青州任职期间与当地居民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诗人通过这种亲近感
注释: 1. 送圆音禅友主席丹霞: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圆音禅师,他被任命为丹霞山的主席。 2. 凭君寄语锦岩僧:请君将我的心意转达给锦岩寺的僧人。 3. 磴道尘封尚拟登:山路崎岖,尘土覆盖,但仍然想攀登上去。 4. 高枕卧游人不信:我高枕而卧,像一位游览者一样,他们不会相信我会真的去登顶。 5. 梦魂长绕石房灯:我常常梦见自己在石房中点着灯,仿佛还在攀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浮图:指佛教的寺庙。杰阁:高大的阁楼。锦江:指成都的锦江,成都的别称。曾记:曾记得。鹓行:指官宦。狎野鸥:指在野中与鸟为伴。前有:前面有一位(郭元修)。后元礼:后面有位元礼。送君还拟嗣同舟:送你回去的时候我打算与你一同乘船。嗣同舟:共同乘船。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好友李静庵返回仁化学署时作。诗的前两句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首句写李静庵回到成都,登上了华美的建筑
【注释】 君:您。寄语:请托人传话。谷阳休:指诗人的朋友。亭:亭馆,指禅院。顽牛:指老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的诗作。首句“凭君寄语谷阳休”,是说希望朋友在谷阳这个地方不要停留;次句“临别吟诗记得否”,是说自己在临别时吟了一首诗赠与朋友,希望他不要忘记;三、四句写自己以后在亭中居住,将有主人,不必担心没有地方放牧老牛了。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友情的珍视
注释: 凭君寄语海山樵,咫尺丹梯路未遥。——请君替我问候隐居在海山之间的樵夫,尽管我们相距很近,但山路却依然遥远。 独立孤峰人已老,秋风迟我过虹桥。——我在孤独的山峰上独自站立,已经老了,而秋风却迟迟不肯带我过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慨。他希望远离喧嚣的城市,寻找一个宁静的隐居之地。诗中表达了他对海山樵夫的问候,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