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分析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意象美、情感美。同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性词语理解。 “携手相期共入林”,此句的意思是与爱人手拉手约定一同进入树林,这两句写诗人与爱人一起步入树林,共同欣赏秋日林中的美景。 “百花丛里见秋心”,此句的意思是百花丛中,看见秋日的心
注释:西园的木芙蓉树下,绿叶红花与短檐相接。秋风如同剪刀般剪断了月光,显得纤巧而细腻。溪翁独自住在秋天的花丛中,斗帐里弥漫着清新凉爽的气息,他正睡得香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风景画,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西园的木芙蓉、秋风、溪翁等元素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熊开府祠 马革囊尸当令终,臣心应与佛心通。南人尽识熊开府,不改衣冠护梵宫 成鹫(一六三七~一七一九),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
【注释】 叶:指木芙蓉的叶子。葵,指秋葵。花:指木芙蓉的花。朝槿,即木槿,早晨盛开,傍晚凋谢,故名。与君相去溪南北:指诗人和友人相隔两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大德元年(1297)九月作。木芙蓉,即木槿,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花色有粉红、白色等,夏秋开花,春末叶落,秋初叶又生。芙蓉,即荷花,一种水生花卉。芙蓉在夏天盛开,秋天凋谢,所以诗中用它来比喻木芙蓉
石榴花在庭院中央绽放,暑气蒸腾令人感到闷热。 梅花开放的日子,仿佛坚冰融化,气候宜人。 四季之中,最适宜的莫过于凉秋节,此时,几株美丽的木芙蓉与一位僧人相伴。 译文: 榴花盛开于轩窗之下,炎炎夏日中带来阵阵热气。 梅花绽放之时,仿佛坚冰被阳光融化,带来了宜人的气息。 四季中,最适宜的莫过于秋天的凉意,木芙蓉花与一位僧人相伴。 注释: 榴火 - 指榴花(即石榴花),这里指代庭院中的石榴花。 开日
诗句解析与赏析: 弱叶柔柯覆板桥,涉江不用买兰桡。 - 弱叶: 描述木芙蓉的叶子柔弱。 - 柔柯: 柔嫩的枝条。 - 覆板桥: 覆盖在小桥上,形象地描绘了木芙蓉的枝叶繁茂的样子。 - 涉江: 指渡过长江。 - 不用买兰桡: 不需要购买船只来渡江。这里的“兰桡”指的是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桨。 秋光过眼成朝暮,几度新花换旧条。 - 秋光: 秋天的阳光。 - 过眼: 形容时间流逝之迅速
注释: 一次秋风,一次花落,篱笆隔着水路,有渔家在那里。 老人独自坐着,依靠着芬芳的树木,溪边的月亮和烟雾,都笼罩着绛红色的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一句“一度秋风一度花”,表达了秋风与花落的循环往复。这里的“一度”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而“秋风”则是秋天的象征,代表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同时,“一度花”也暗示了花的凋零与重生
晓露光团白玉京,夕阳红沁赤霞城。 蹉跎一日成今昔,惆怅花前落叶声。 注释:清晨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映照着白玉般的京(古代京城),夕阳的余晖把红色的霞光染红了赤色的城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已经成为了今天和昨天,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失落。在花儿面前,我看着飘落的落叶发出了声响。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晨曦与夕照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因季节变迁而引起的内心波动。首句“晓露光团白玉京
【注】石鼓:古代的铜制石刻,多在石上刻有文字或图画,用来记录事件、传说。须弥(wéi mi):梵语“雪山”的音译,意指佛教中的大山。椎(tuī):打击。虚空(kōng xiāng):空虚无物的地方。消息:指事物的信息。冯夷(fén yí):传说中的水神和河神。希声:形容声音非常微小。 注释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境界。 译文1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运用的手法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在赏析中点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自断荣枯休问天,看朱成碧总非然”,意思是:自己决定生长与凋零,不必去管上天的事,看它由红变绿也无所谓。这里以芙蓉花自作主的态度和行为来比喻人。芙蓉花是秋天开花的植物,诗人用芙蓉花不依赖天意而独立生长来比喻人要能独立自主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