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之裘
白茅夫 海风飘,干雪扬。民何役,白茅塘。荷锸别爷娘,唤妇与阿郎:“我行尔莫忧,官府须有钱与粮。”出门行雪中,手足皱欲红。塘上千夫长,日夜催作工。 译文: 海风在吹,大雪纷飞。百姓们正在忙碌,白茅塘上一片繁忙景象。男子拿起铁锹跟父母告别,喊妻子也跟父亲说再见:“我走了你们不要担心,官府会有钱有粮的。”他走出家门,踏着厚厚的积雪,双脚冻得通红,千夫长在河上监督着,督促着百姓开垦土地。 注释: 海风
《书事三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其中包含“楼船载日下江南,吹凤鸣鼍御酒酣”等诗句。下面将对这三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诗词原文: 楼船载日下江南,吹凤鸣鼍御酒酣。 吴花十月迎黄幄,隋柳千秋映锦帆。 2. 诗词解析: - 楼船载日下江南:描述了一艘华丽的楼船载着太阳缓缓驶向江南的情景。这里的“载日”意味着楼船在江面上行驶时,太阳仿佛也随之移动,给人以壮观之感。 - 吹凤鸣鼍御酒酣
赠梁五兄 太常画品称绝俗,海外皆传夏公竹。 房栊有女十五人,兰佩云鬟总如玉。 夫人贤德妇中英,伯夏乃是夫人生。 尚宝当年阅诸女,独指伯夏劳经营。 公为元娥择佳婿,卢氏一男才夐异。 便卜良期使委禽,弱冠卢卿果登第。 拜官刑部临斩人,断元号跃趋其身。 大惊构疾弃结发,始信袁公相入神。 红颜寡妇悲秋早,苔积空闺叶堪扫。 绿窗自泣啼乌夕,青镜那窥舞鸾晓。 嫁时生女在卢门,赘得梁贤生外孙。 才高却遭世俗忌
《闻边报旁午五首·其一》是明代诗人陆之裘的作品,其中“太原城下虏兵屯”一句描绘了战争的严峻形势和敌人的入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闻边报旁午五首·其一》 - 译文:在太原城下,敌军驻扎,战报如同飞驰的快马昼夜不息地传来。 - 关键词:太原、虏兵、战报、飞驰、昼夜不息、敌军 接下来是赏析: 《闻边报旁午五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注释】 闻:听到。边报旁午:形容战事频繁。五首: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共五韵。角弓:一种弯弓。拂云开:形容战马奔驰时尘土飞扬的景象。 【赏析】 这是杜甫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一带的战争消息后所作。诗人以豪迈的笔调,抒发了他对国难当头,人民遭难,国家却能得救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敌军入侵中原,胡马秋风,不肯退走。“当年”是说去年秋天的时候,“胡马”指吐蕃军队,他们进犯边疆地区
【注释】 贼平:指平定了叛乱。 波浪兼天寇盗穷,将军乘胜奏肤功:叛军被消灭后,大海的浪花与天空的波浪一样高,连年打仗的官兵都疲惫不堪,只有将军乘着胜利的余威奏报战功。奏肤功:奏报战功。肤功,指战功。 三年戎马关河月,不及狼山一夜风:在关河之北,有月光照耀着大地;而狼山上的风却在一夜之间便吹走了叛军。戎马,指战事。关河,指关中地区和黄河以北地区。 【赏析】 此首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正月
闻边报旁午五首 云暗风高塞雁呼,铁矛谁御紫雕弧。 何栋久陈千里策,许论曾画九边图。 注释:天空阴沉,大风刮过,塞外的大雁叫声此起彼伏,战场上的铁矛由谁来驾驭?是谁能够驾驭这把锋利的紫雕弓?曾经有谁能画出九边图来?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陆之裘的作品《闻边报旁午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残酷,以及将领们英勇奋战的场景。首句“云暗风高塞雁呼”形象地描绘了战争时期的恶劣天气和战场的氛围
【注释】 辛巳:唐玄宗年号,718年至741年。志喜:高兴、欣喜的意思。二首其一:这是第一首诗。金符:皇帝的玉印。宵捧肃公卿:夜里就捧着玉印,拜见百官。 云随仙仗自襄城:天上的彩云伴随着仙人的仪仗队自襄阳(今湖北襄樊)而来。 天颜正位:天子的面容正直,即天子圣颜。河山重:国家山河安定,国家富强。宫旨收帘:《汉书·王莽传》载:“莽居摄,以大司马甄邯为前将军,与国师刘歆共掌朝政,受取汉家符命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花朝张太学西园小集”:花开时节,诗人与张太学在西园聚会。“雨霁名园春事芳,阑台小集暮行觞。”:雨后,园中春色更美,诗人和张太学在园中小酌,直到日暮才散去。“愆期肯使花神笑,纵饮谁嗔草圣狂”。:我迟到了,不敢怪罪于花神;我纵情饮酒,又怎敢责怪草圣?“入坐微风含楚佩
【注释】:闻边报(听说):听到边境有战争的警报。旁午(páng wǔ):形容事情纷繁复杂。燕京(今北京):指当时的辽国。吴天:指江南地区,当时是宋朝的领土。总谓胡兵异昔年:总认为北方的契丹人的军队与往年不一样。圣主(sènzǐng)河山(héshān):圣明的君主和国家的山河。同日月:像日月一样永恒不变。公卿(gōngqīnɡ)那得议南迁(那能讨论向南迁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