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兼天寇盗穷,将军乘胜奏肤功。
三年戎马关河月,不及狼山一夜风。
【注释】
贼平:指平定了叛乱。
波浪兼天寇盗穷,将军乘胜奏肤功:叛军被消灭后,大海的浪花与天空的波浪一样高,连年打仗的官兵都疲惫不堪,只有将军乘着胜利的余威奏报战功。奏肤功:奏报战功。肤功,指战功。
三年戎马关河月,不及狼山一夜风:在关河之北,有月光照耀着大地;而狼山上的风却在一夜之间便吹走了叛军。戎马,指战事。关河,指关中地区和黄河以北地区。
【赏析】
此首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正月。时王重荣已收复河朔诸州,朝廷命王重荣为河东节度使、检校司空,并加同平章事衔。王重荣在《答李仆射启》一诗中说:“今则兵革方息,烽燧无警。”但王重荣对朝廷的猜疑并未消除,仍存观望之心,不肯全力抗敌。诗人写此诗以赠王重荣,意在劝勉他早日归顺朝廷。诗中用“贼平”一词,是暗含讽喻之意,既赞颂了王重荣的功绩,又点明了当时藩镇割据、群雄割据的现状。
首句“波浪兼天寇盗穷”,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海浪与天相融,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叛军被消灭后的壮观景象,更表达了诗人对叛军的蔑视和不屑。
次句“将军乘胜奏肤功”,则是对王重荣的赞美。这句诗中的“乘胜”二字,既表现了王重荣的英勇善战,也暗示了他即将获得的胜利。而“奏肤功”则是对王重荣的褒扬,表示他对朝廷的贡献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第三句“三年戎马关河月”,则是对战争的回顾。这里,诗人选取了“关河”这个意象,既表现了战争的地域范围,又暗示了战争的长久和艰难。同时,“月”字的使用,也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哀愁。
最后一句“不及狼山一夜风”,则是对叛军的讽刺和嘲笑。这句诗中的“狼山”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诗人用“一夜风”来形容叛军的溃败,既表现出了叛军的不堪一击,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和表现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王重荣的期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