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
诗句原文: 残腊禅房静,青灯玉漏迟。 不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 年尽他乡夜,人过半百时。 自怜游子意,吾道况如丝。 注释: - 残腊禅房静:指除夕的夜晚,寺庙中的房间安静。残腊指的是农历年末,禅房则是佛家修行之地。 - 青灯玉漏迟:青灯即油灯,用青瓷制成的灯具,玉漏迟则是指古代计时工具,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不眠成隐几:不因为熬夜而困倦,反而选择坐在桌边,可能是为了守岁或陪伴家人。 -
【注释】 采芳亭:即芍药园。长孺:指王长孺。至:来到。共观芍药:一起欣赏芍药花。二顾:指东晋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相聚饮酒,共赋诗一首,世称“兰亭序”。 【赏析】 《咏芍药》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于天宝四载(745),时杜甫寓居夔州。当时,蜀地正值芍药盛开的季节,于是诗人便写了这首诗来赞美它的美好。 首联两句,写自己和王长孺同游于芍药园。 颔联两句,写芍药之美,其美不在形而在神。
【注释】 乙酉: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间关:往来奔波,辗转不安。 丹扆:帝王所坐的龙床。 赤松游: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桃处:桃花盛开之处。 桑时:指春天桑叶茂盛的时候。 庭闱:庭院门内。 胜事:美好的事物。 【赏析】 《乙酉元日八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淳熙七年(1180年)所作组诗,共八首。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陆游一生抱负未能实现,常以诗文寄托其忧国之情。
诗句如下: 半生怜学道,苒荏负初心。 倏尔经今岁,愀然觉寸阴。 一封何潦草,百计是抽簪。 异代谁知己,无弦壁上琴。 注释如下: - 半生怜学道:形容一个人长期致力于学习道教。 - 苒荏负初心:表示对过去美好愿望的怀念与辜负。 - 倏尔经今岁:转眼间今年已经过完了。 - 愀然觉寸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奈。 - 一封何潦草:形容信件写得草率,没有认真考虑。 - 百计是抽簪
诗句:白日愁将暮,黄河不肯清。 译文:白天即将结束,黄河却没有清澈。 赏析: 1. 诗歌以“白日愁将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白日”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活力,而“愁将暮”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即将消逝的哀愁和不舍。同时,“黄河不肯清”中的“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洪流,而“不肯清”则表达了历史长河中的种种磨难与污浊。 2. 这首诗通过对比黄河的历史沧桑与个人的生命黄昏
乙酉元日,贤圣异途,行藏各谋。群鹿豕虽在,非慕巢由之高远。时序如书,乾坤似海,沧洲乃吾道所归。 此八首诗中,唐伯元以“贤圣不同调”开篇,点明主题。贤与圣,虽名各异,实为一理。然其路径各异,故各有其谋算。他以“纵然群鹿豕,不是慕巢由”作结,表达了即使身处乱世,亦不随波逐流,不慕名利的思想。这种坚持自我、独立思考的精神,正是诗人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价值观。 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
注释: 和张黄门玉车舟中晚睡:我与张黄门一起乘坐玉车在舟中度过一个晚上。 旅雁将秋至,鸣蝉入暮清:大雁即将飞到秋天,知了开始发出清脆的叫声,进入深秋时节。 烟村团野色,鼓吹杂江声:笼罩在薄雾中的村庄和田野交织在一起,各种乐器的鼓声和吹奏声交织在一起。 泛斗槎仙过,侵星馆吏迎:我在船上泛舟,好像看到神仙乘着槎(一种古代的木筏)经过;天快亮时,有官吏来迎接我,似乎看到了仙人的身影。 五云双阙外
【诗词原文】 献岁饶佳气,千官向紫宸。 谁擎金掌露,最惜岭头春。 濡滞瞻云日,艰危报主身。 旁人休错解,张翰忆鲈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乙酉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或正月十五)所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在新年之际的喜悦心情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之情。 首句“献岁饶佳气”,意为新年到来,充满了吉祥的气息。这里的“献”字,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人们会向神灵献上祭品,祈求平安吉祥。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恋阙”句意为:我怀念皇帝居住的京城。“长瞻惟北斗”句意为:仰望北斗星,想到自己的报国之心
献赋惭司马,逢君喜帝尧。 乙酉元日八首 献赋惭愧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音乐家)的《子虚赋》,遇到君王很高兴,如同尧之遇舜。 尚疑樽俎意,无补圣明朝。 尚且怀疑酒杯中酒意和菜肴中的意味,没有补益到圣明天子。 玉律阳方长,春风冻已消。 玉律是正月,阳方是指正月阳气正盛,阳方长即阳正长;春风是指春天的风。玉律指月亮,阳方指太阳。玉律阳方长,指二月月圆之时。春风冻已消,指春风吹过,冰雪融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