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腊禅房静,青灯玉漏迟。
不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
年尽他乡夜,人过半百时。
自怜游子意,吾道况如丝。
诗句原文:
残腊禅房静,青灯玉漏迟。
不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
年尽他乡夜,人过半百时。
自怜游子意,吾道况如丝。
注释:
- 残腊禅房静:指除夕的夜晚,寺庙中的房间安静。残腊指的是农历年末,禅房则是佛家修行之地。
- 青灯玉漏迟:青灯即油灯,用青瓷制成的灯具,玉漏迟则是指古代计时工具,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不眠成隐几:不因为熬夜而困倦,反而选择坐在桌边,可能是为了守岁或陪伴家人。
- 独酌更支颐:独自饮酒,喝到微醺后支撑着腮帮子(颐部)。
- 年尽他乡夜:一年即将结束,在外地过春节,夜晚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 人过半百时:指自己已过五十岁,暗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思考。
- 自怜游子意:自嘲因常年在外,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思乡之情。
- 吾道况如丝:认为自己的道行,如同细丝般脆弱,需要时刻小心守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的孤寂与感慨,以及他对人生和道行的反思。首句“残腊禅房静”勾勒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反映了除夕夜人们内心的平和与期待。第二句“青灯玉漏迟”则通过灯光和时间的象征,表达了对逝去光阴的无奈感受。接着三、四句“不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揭示了诗人的孤独与自我安慰,展现了他在节日中的沉思与自我对话。最后两句“年尽他乡夜,人过半百时”透露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感慨,同时流露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自怜游子意,吾道况如丝”更是凸显了他内心的纠结与坚韧。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对传统节日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