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内容描绘了作者在入喜峰口时的景象。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解。 第一句“一道鸣銮度”,意思是说作者一行人正在通过喜峰口,这里用“一道”表示队伍的规模宏大。“鸣銮”指的是皇帝出行时的銮铃声,这里用来象征皇家的威仪。 第二句“三驱振旅还”,描述了队伍行进的情景,“三驱”可能是指打猎或者行军时的行列方式,这里指代队伍整齐划一地前进。“振旅”是指整肃队伍、整顿军纪的意思。
早秋新霁 卷幕过新雨,披襟纳好风。 馀霞明远岫,倒景射晴虹。 稼穑丰年足,乾坤爽气同。 高天云断处,历历见初鸿。 注释: 1. 早秋新霁:早秋时节,天气刚刚放晴。 2. 卷幕过新雨:打开窗户,让新鲜的雨水流走。 3. 披襟纳好风:敞开衣襟,享受和煦的风。 4. 馀霞明远岫:晚霞映照着远方的山峰。 5. 倒景射晴虹:夕阳的倒影照在晴朗的彩虹上。 6. 稼穑丰年足:农作物丰收,年景富裕。 7.
【注释】: 经筵进讲周易:《尚书·洪范》中有“洪范九畴”之说,其中第一为《易》。 桂宫仙仗启:指皇帝的仪仗队从桂花宫中出发。 兰殿:即皇宫中的正殿,此处指皇帝所居之殿。 朝士鸣珂集:朝廷官员聚集。 词臣:指文官。 天苞宣一画:指上天授予帝王以统一天下的权力和使命。 人极位三才:指人间的帝王统治天下。 待抉羲文秘:指等待揭开古代圣人的治国之道。 羹墙日几回:羹,古时一种食品,泛指美食
顺动因时豫,东风引翠旗。 鸣銮万骑出,执事百僚随。 日暖草初茁,烟轻柳未丝。 春光无限好,应有上陵诗。 诗句注释: 1. “顺动因时豫”: - “顺动”可能指的是按照自然规律或时代趋势行动。 - “因时豫”即顺应时机而提前做好准备。 2. “东风引翠旗”: - “东风”通常指春季到来时吹来的温暖和生长的风。 - “翠旗”象征着春天的象征,绿色和旗帜代表生机与活力。 3. “鸣銮万骑出”: -
午日 令序当重午,南台日正中。 玉阶鸣瀑水,瑶轸奏薰风。 菖叶浮杯绿,榴花照槛红。 临流看竞渡,转忆济川功。 注释: 1. 午日: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令序,即令节,节日。重午,即“重”和“午”两个字的意思,表示节日又到了。南台,指南方的亭台楼阁。日正中,太阳正处在最高点。2. 玉阶鸣瀑水,瑶轸奏薰风。在玉砌台阶上,瀑布水声潺潺,如同琴瑟乐器中的笙箫一样悠扬。3. 菖叶浮杯绿,榴花照槛红
【解析】 题干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时注意要求。 本诗为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乾清宫是唐高祖李渊的旧宅,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后改名太极宫,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居住的地方。元夜,即元宵节之夜,又称上元节。 1.今夕丹帏宴,联翩集懿亲。 【注释】丹帏:红帐。筵席。联翩:指连续不断。
【注释】 永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幽州: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偏地:指偏远的地方。 秦时:指秦代。右北平:地名。 川原:大平原。绵(mián)大陆:指辽阔的大地。形胜借坚城:指地势险要,城池坚固。 晴日初迎辇(niǎn):晴天刚迎来皇帝的车子。 春风暗拂旌(jīng):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旗帜。 龙山遥入目:远望龙山,在眼里显现。缥缈(piāo miǎo)
【注释】 1.苑启:园林开启。 2.时初夏:正当初夏时节。 3.亭阴:亭子四周的树荫。 4.午未阑:正午时分尚未到头。 5.池藻碧:池中绿萍如翠绿色宝石一样闪烁。 6.日绽海榴丹:太阳照耀下的海榴花红艳夺目如红色花朵盛开。 7.水木:水边的树木,水边草木。 8.禽鱼:鸟和鱼。 9.得静观:能安静欣赏。 10.薰风:暖风。 11.玉琴:古代名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表达诗人心情的诗
望祀长白山 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 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 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 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 逐句释义: 1. 名山钟灵秀:此句表明长白山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意义而得名。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其秀美景色和神奇传说吸引了无数游人。 2. 二水发真源:长白山附近有两条重要的河流,即松花江和图们江,它们发源于长白山的深处,因此被称为“真源”
天津 【注释】:津,即今天津市;天津古称“津门”。 【赏析】:诗中“转粟排千舰,分流纳九河”二句是说船只载满了粮食,在海上航行着。这两句描绘的是一幅繁忙的海上运输图,船儿穿梭往来,满载着粮食,驶向远方,形成了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潮声连海壮,树色入京多。”这两句则是描写了大海和京城的景色。大海波涛汹涌,潮声浩大,给人以壮美之感。而京城里的树木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