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注释】: 春晓:春天傍晚。 夜短正宜眠,又闻天色晓:夜晚很短,正好安睡,却听到天快亮了。 临门亲政务:临到门前处理政事。 岂厌事多少:岂能因事务繁杂而厌烦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处理政务的诗。首句“夜短正宜眠”写出了夜短容易入睡的情景。次句写天明将醒时听到外面的声音,说明作者正在值班,没有休息。第三句“临门亲政务”表明作者在值班处理政务,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第四句“岂厌事多少”
注释:太阳从盘山升起,皇帝的游历让草木都感到闲适。村庄的人们都在仰望,到处都能听到水声潺潺。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皇帝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则是对村庄人们的观察和描写,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注释: 岭外茅草盖的小草房,树林头烟火渐渐稀。 田家辛勤耕作和耕种,一一了解九重天帝王的旨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田园风光画卷。诗人站在山岭之外,远望那一片茅茨(茅草盖的小草房)的田野,炊烟袅袅,似乎有些遥远和朦胧。而林端(树林头)的烟火,则显得更为宁静、祥和。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淡与安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田家。他们正在辛勤耕作,挥舞着农具
【解析】 “远望西山积雪”:远眺西山,看到那皑皑的积雪,显得分外秀丽。 “积雪西山秀”:积雪覆盖着西山,显得分外秀美。 “仙峰玉树林”:仙峰如玉树一般,高耸入云。 “冻云添暮色”:冻云给傍晚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寒意。 “寒日淡遥岑”:寒日映照在遥远的群山之中,显得那么朦胧、遥远。 【答案】 远眺西山,看到那皑皑的积雪,显得分外秀美。雪覆盖着西山,显得分外秀美。仙峰像玉石一般,高耸入云
杨川塞柳多于荠,清川逐望平。西风吹几日,碎叶欲成城。 注释与赏析: - 塞柳:在塞外的草原或河边,杨柳特别茂盛,象征着边疆的自然环境和军事要地。 - 荠:指普通的野菜,通常生长于农田附近,这里可能象征普通百姓的生活。 - 清川:清澈的河流,反映了环境的纯净和自然的美丽。 - 逐望平:形容人们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视野开阔而平静的景象。 - 西风:季节的标志,常常代表变化和过渡。 -
注释: 鹤在夜晚的三霄(指天空的三个高层)上鸣叫,秋天时它在万里云中飞翔。 我站立的时候像薛稷那样绘画,舞动的时候想起鲍昭的文辞。 赏析: 首句写鹤鸣于夜,声振苍穹,表现了鹤的高洁之性。第二句写鹤翔九天而不失其本真,与万里云相映成趣。第三句写人以画师的身份来描写鹤的形象;第四句则借古人之典,写自己舞动时如文士挥毫泼墨,意态生动。全诗通过写鹤,表现了作者清雅、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注释】未结千房实:未长成千朵花。 【赏析】此诗描写榴花的形、色,并寓情于景。开头两句写其“形”,言其虽尚未结千房实,但先已开花如五月之花。第三句写其“质”,言其红绡帘户下,疑似天河之槎木,是天上的仙物。全诗语言简练而形象生动,有意境,有神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赏析。 首句“试剑空存石”:剑客曾在这里与敌人搏斗过,但最终剑客没有战胜敌人而失败,剑就留在了这里,成为永远的见证。诗人用“试剑”二字概括了剑客与敌人搏斗的经历,突出了剑客的勇猛无畏,同时,也暗示了剑客最终失败的结局。第二句“生公尚有台”: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的讲经台仍在虎丘山上
【注释】: - 何处(哪里) - 来(到来) - 澹荡开晴旭(晴朗的早晨,阳光明媚灿烂) - 不见杏花红(看不见杏花盛开时的颜色) - 才逢柳梢绿(刚刚遇到柳树新芽初绿的时候) 【译文】: 在旅途中遇到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春风从什么地方来到?它轻轻地吹散了晴朗的晨曦。 我看不见杏花盛开时的艳丽颜色, 只看到新发的柳枝嫩绿欲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偶遇寒食节而作
【注释】 团河:即黄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 远水团沙白,温风绝塞收:远看河水与沙浑同白色,微风吹来,使沙漠的气候变得温暖宜人。 三星流火夕,已拥翠云裘:夕阳西下,天空出现三星,是心宿星,象征着秋天来临,人们已经穿上了翠绿色的外衣(指冬季衣物)。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出一幅壮阔的黄河晚照图。诗一开头就写到了“黄河”这个大背景,然后才点出“团河”,说明是在描写黄河之滨